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宋城考古(1 / 2)

本书即将完本,最晚为这个月的月底,下个月一号发新书,所以这本书的更新以后就不稳定了,追更的兄弟们以后就不要追了,这个月还剩下二十来天,要全力准备新书,以后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就少了,这样拖着质量已经变差了不少,所以不想继续拖着不完本,所以再有几章就完结,谢谢一直支持本书的兄弟们!再次感谢!!

而今日城墙的规模则起始于金的南、京城,金末,为抵挡强大的蒙军,“宣宗以京城阔远难守,召高琪筑里城,公私力尽乃得成。”

宣宗命令在加固、加高东西墙的同时,又将其南北墙铲平外扩,将里城向南推进了300米左右,向北推进了约700米。

这次整修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

金南、京皇城是在北宋故宫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略有更改,大抵皆宋朝之旧。

宋金城墙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金时期城门名称如何?这些都是有待考古论证的。

元灭金后,开、封又更名为汴梁,至正17年(1357年),元将泰木花(秦不花?待考)为防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13座城门只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

1358年5月,刘福通攻下汴梁,韩机几到此建国号宋,也未将已塞的城门打开,但第二年八月就被元军反攻破。

明以前的城墙除皇城为砖筑外,其它城墙全为土筑,只有城楼和城门用砖砌。

自明朝开始,城墙大规模的改为砖砌。

开、封城墙也一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在金代城墙的基础上。全部城墙用砖包砌,修城后城墙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外又宽5丈深1丈的护城河围绕。

因被铲王气,只开辟五个城门,此后,明开封城墙又多次修复,曾经达到一个小高潮。

对此,《如梦录.城池记》有详尽记载:开、封城高达五丈。“敌楼五座,俱有箭炮眼,三方四正十六邪,大城楼五座,角楼五座,星楼二十四座,俱按二十八宿布置;样铺十座,窝铺五十四座,炮楼十座……”。

五处城门,加上月门。再加上水门,共有二十五个门洞,每个门洞有铁裹门两扇。共有“铁裹门五十扇”。

随着敌楼、炮眼、炮楼等各种防御设施的完善,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墙矗立在明代中原大地上。

明初,开、封被朱元璋定为北、京。

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打消了建都开封的计划后,才罢开、封,封吴王朱橚为周王,封国于此。

周王的岳父冯胜完成了周王府及紫禁城的建设,形成了开、封城墙、萧墙、紫禁城三重城垣的结构。

萧墙。是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小墙。

周王府“周围萧墙九里十三步(或者是九里三十步?这个也是待考),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

内城紫禁城,周围五里左右。高五丈,上有花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遵义门”。

但是。明代为保护北、京,主要修筑黄河北岸大堤,导致黄河泛滥时给河、南地区带来很大危害。

开、封城墙受到黄河水的一次次肆虐,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元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城,淹没官民房舍甚多。

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黄河决口,水自封丘门入城,宫廨民舍塌坏甚多,城内长期积水。

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秋,黄河决口,毁城200余丈,“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

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官私房舍,淹没过半,居民死亡无数。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至九月,李自成第三次攻城,城内官兵为灭义军,在开、封之北黄河大堤扒口两处,使水淹义军,城内37万人仅剩3万余。

明末,开、封城为黄河水淹没,只露城垛,这样的事情经历了一次次之后,到了近代,历经20年考古发掘,现在在这座古都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这虽然不能说是独有的,但也差不多,这样的奇观除了开、封,另外只有在位于商、丘市现存商、丘古城之下,发现的六座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叠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观,这都是由于历代黄河泛滥所造成的。

除最底层的魏大梁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术手段所限,未能发现外,其余5座城池,均已相继发现和初步探明。

至此,“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终于被考古证实。

考古资料表明,发现的5座城池基本处在同一区域,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则是唐代中原重镇汴州城,其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