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孔雀有玄元控水旗吸收向他蔓延过来的阴气,所以,没有了威胁,韩孔雀也不管这里的阴气,只是关心的看着一头头青铜狮子。
虽然只是看了几个,但韩孔雀就发现,这些青铜狮子,居然个个都不同,每一个的姿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让韩孔雀更加震撼。
看这些青铜狮子的铜锈,就知道这些青铜狮子的铸造年代不短了,然而,在满清之前,青铜可都是贵重金属,而这里到底有多少青铜狮子?
韩孔雀打量了一下最靠近他的一头青铜狮子,左边的是一头雄狮,这头雄狮鬃毛全都竖起,一看就是在怒气勃发的状态。
它连同其下的底座,足有一米半高,后腿紧绷,前腿探出,做出了一副即将攻击的姿态。
由于不是蹲坐着,所以更加拉长了整头狮子的体型,这无疑又增加了这头青铜狮子的体积,这样一头青铜狮子,如果不是中空的,其重量肯定不低。
另外一头跟它相对而立的青铜狮子,在洁白巨大的大理石台座上,伸着粗粗的狮子腿,昂着头,威风凛然。
这头虽然要比先前那头雄狮的个头要小,但它看着却比那头雄狮还要威猛,但这很明显是一头雌狮。
雌狮塑造成这样的形象,还真是少见,不过,很快韩孔雀就找到了答案,因为这头雌狮并不孤单,因为还有小狮子“躲”在大狮子胯下,甚至是掌中。
这些玲珑小狮子也一个个呲牙咧嘴,好像要攻击什么。
韩孔雀若有所思的看着个头明显偏小的雌狮,就是因为这些小狮子的存在,才让雌狮表现的比雄狮还要凶猛吧?
只是看这里的青铜狮子,个个都凶态毕露,韩孔雀就知道,这些都是用来镇宅化煞的镇物。
韩孔雀一边走,一边查看两侧的青铜狮子,果然,这些青铜狮子真的是没有任何两头相同。
虽然样子不同,但它们的神态却表现出来了共同点,这里的青铜狮子,不管是雄狮还是雌狮,甚至是被雌狮护在身下的小狮子,都是一副凶相。
看着一头头姿态各异的青铜狮子,韩孔雀不禁想,这到底有多少?
明摆着的是,每个石台座上有一只大狮子,可那些雌狮子身上或现或隐、神出鬼没的小狮子,却难以数清。
那一只只小狮子,大的约四五十厘米,小的仅十几厘米,有些呲牙咧嘴,有些嬉戏玩闹,但不管是什么表情,都显得调皮可爱极了。
有的小狮子还相互抱作一团,亲昵而滑稽,有的小狮子或爬在大狮背上,或伏在大狮背后,或躲在大狮胸前,有的仅露出眼睛,有的只伸出一张嘴。
这么多的小狮子隐藏在雌狮身上,让韩孔雀叹为观止。
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国内的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姓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但这里只是一条通道,就用了这么多狮子来守卫,所以,这不是因为铸造这批青铜狮子的主人豪富,就是他不得不这么做。
而韩孔雀更加倾向于第二点,如果真是不得不这么做,那这里到底有多么危险,才会让那人在这里摆放了这么多青铜狮子,来拱卫这么一条通道,而这条通道的目的地又是哪里?
而又是谁铸造了它们?
韩孔雀一边走,一边查看周围的青铜狮子,想要找出这些狮子的出处。
这些青铜狮子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
这些青铜狮子,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这样的狮子造像,完全是唐代的风格,唐代顺陵,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那里的石狮子,其形态就跟这里的青铜狮子很相似。
北宋皇陵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姓,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
北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狮子那么威武有力了。
至于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
由于韩孔雀就有一只明代石狮子,所以他对这个时代的狮子造型,更加熟悉。
明代狮子的形象更写实,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
特别是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