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1 / 4)

第194章

因这初来乍到的印象,倒让宗钺对绍兴产生了兴趣。

之后的几日里,他就在这座酒楼里住了下来,闲暇之余在城里四处走走看看,倒又多了一层对绍兴的认知。

绍兴这地方地窄民稠,严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调,致使绍兴当地人比江浙一带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机感。

他们极少会在举业上驻足不前,一旦不成,就会另谋其他出路。

什么才是其他出路?

教书经商乃是下层,上层当是以幕为业,谋求进身之途。

一来幕主多为官员,可结交权贵,如果幕主平步青云,身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来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门杂务,如有一日登科中举,是时自然事半功倍。

文风鼎盛的氛围,再加上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也所以宗钺在绍兴的这几日里,没少听见有人没考上院试,打算另谋出路的话。

多数都是同乡、亲友、师生之间互相提携引荐,自此宗钺倒不怀疑母后所言,这些绍兴籍的师爷经常在一起互通有无了。

他生出也请一个师爷的念头。

既然是做他的师爷,自然要是绍兴最好的师爷。绍兴这地方也奇怪,这些日子宗钺没少听说些世家什么的。

当然这种世家在宗钺这种皇族子弟的耳里,近乎于玩笑,这种词汇更倾向于是指一家子都是做这个行当的,且做出了名声。

例如绍兴一带最有的名的师爷世家,有方家,程家、盛家等。

宗钺也没多想,就近选了方家。

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再度见到那个‘凤甫贤弟’,而他竟是方家的人。

——

其实不是宗钺瞧不起做师爷的,而是会去做师爷首先就是科举上无进展,师爷不过是他们另谋出路的一种手段。

一个十三岁的案首,还是方家族长的独子,看样子到了这一代方家的传承莫怕是要断了。

“我爹?我爹并不在绍兴,公子若真是想请位师爷,我方家还有其他优秀子弟,不如我让人去请过来,为你引荐一二?”

宗钺沉吟了下,道:“岳某主动寻上门来,就是听闻方家主枝一脉名声在外,若是旁系分支之人……”

剩下的话宗钺虽没有再说,但方凤笙明白他的意思,意思就是看不中呗。

才十三岁的凤笙如今还有着属于这个年纪的意气,当即道:“公子没见过,又怎生知道不合适?”

她见这位公子衣衫平常,但行为举止格外有一种与寻常人不同的派头,便料想对方出身不简单。对于对方自称没有官身,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她倒是并不太信。

有些贵人官老爷做事都喜欢遮遮掩掩,诸如这种隐瞒身份来寻师爷的,凤笙以前也不是没见过,自然练就一双火眼晶睛。

她也没给宗钺制止的机会,想着七房被她称作为大贤侄儿的守孝在家,如今刚出孝期,正是待出山之际。大贤为人沉稳,办事老练,跟着这么个公子哥,也许能谋个出身。便吩咐给一旁的仆人,让他去把人请来。

不多时,方大贤就被请来了。

凤笙对宗钺作揖示意,走出门外去与方大贤说话。

她以为隔得距离够远,说话的声音也够低了,殊不知宗钺从小出身宫廷,皇家自有秘术,便习得一身看口型闻字意的本事。

其实这说白了,只要是正统的太子出身,多多少少都会点儿。

为何?

你想每次早朝或者大朝会的时候,下面密密麻麻都是大臣,有时候大臣的音量不够,又或是大臣们交头接耳说小话,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的皇帝急不急?

久而久之,都能看懂些口语。

诸如现在,那边凤笙正在和方大贤说话,就被宗钺读出来了。

“……此人出身应该不差,虽然他自称无名小卒……人是年轻了点,但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就是好应付……大贤侄儿你做事沉稳,应该不在话下……不过虽然人家年轻,但也不要报着敷衍的心态,可千万别坏了方家的名声……”

凤笙说话之间,见坐在堂上的宗钺看着外面,还时不时与他笑笑,但并未影响她对大贤侄儿的吩咐和交代。

而那个大贤侄儿——

宗钺古怪地看了一眼那四十多岁留一把山羊胡,看面相沉稳拘谨一副文士打扮的中年人,再看看站在他面前明显嫩得像把青葱似的‘凤甫贤弟’。

关键别说,那大贤侄儿丝毫没有因为方凤甫的年纪小,就对他敷衍了事,模样很是尊敬。

宗钺突然有种啼笑皆非之感。

又过了会儿,两人走进来了。

凤笙作为主人家,自然要对两者之间进行介绍和引荐,宗钺也就装模作样地问了方大贤一些话。

之后见他没有明言,凤笙就对方大贤使了个眼色,让他先退了出去,才去问宗钺如何?

似乎看出宗钺有些看不中方大贤,她还说了些方大贤以前的事迹,诸如前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