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简直难登大雅之堂!
灾情之事有朝廷负责,苏辂安心地做着入夏准备。
只是他这份闲适没持续多久,很快得知了自己被韩琦举荐参加制科的晴天霹雳。
这消息是张方平写信来告诉他的,信里语气还酸溜溜的,说韩琦这厮不讲武德,当着官家的面就提出举荐。他当时也在场,但是没有用,他阻止不了这件事的发生,所以接下来一整年里,他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个月坚持向朝廷上交策论,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针砭时弊,随便你怎么捣鼓,反正你得按时交!
苏辂被打得措手不及。
不是,他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凭啥要他参加考试!
苏辂跟梁山长他们一打听,才知晓原来制科是白身和官身都可以参加的特殊考试,在职官员参加的话一般可以原地升一级,属于不可多得的刷经验升官途径;白身去参加的话只要评为三等就是科举进士及第,四等那也是进士出身!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他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苏辂读完信,就跟张菀柔嘀咕起来。
他刚过完十三岁生辰,明年也不过十四岁,十四岁就要他背井离乡,跑地方上当官去,这是人干的事吗?
他还是个孩子!
张菀柔说道:“此事是在御前决定的,想来官家对你已有了安排,你应当好好表现才是。你从小被选入资善堂读书,如今又得韩相公举荐,要是不考好一点岂不是叫人瞧轻了去?”
苏辂一想,明里暗里嫉妒他的人确实不少,他要是没考好可就要被人耻笑了。他说道:“你说得对。”
张菀柔又说道:“左右你平时也是要写文章交于欧阳先生他们的,抄一份交给朝廷也一样。”
苏辂觉得张菀柔说得有理,连连点头。
不过既然要参加制科考试,他又给他大哥以及他两个堂哥写信,询问他们都写啥内容,有没有个方向可以参考。
好好一制科,一口气四个苏家人去考,他们要是不搞出点大动静来不好收场啊!
苏辙离得最近,信回得最快,还把苏轼也给卖了,说他们兄弟俩准备先拿战国末年这段历史练练手,重点讲讲秦朝的兴衰,分析老秦有啥优点又有啥缺点,六国又是怎么灭亡的。
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准备借古讽今,讲讲“你所不知道的一百个亡国姿势”。
之所以选用战国末年,是因为它离得足够远,讽刺起来让人抓不着把柄!
这题苏辂会,他三叔苏洵就写过《六国论》,表示六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傻乎乎地想要贿赂秦国。他们把自己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寻求安宁,和抱薪救火有什么区别?
苏洵是个妥妥的主战派,这话就是在讽刺朝廷花钱买平安!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苏洵这个野路子出身的人想讲什么。
现在苏辙和苏轼明显想延续苏洵的思路写一波策论。
生孩子就是有这个好处,不仅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了,自己的思想也传下去了。
苏辂对借古讽今兴趣不大,委婉地拒绝了苏辙让他写同类题材的邀请。
接下来每到天晴了,苏辂便到外面闲逛,有时跑去相邻的村子,有时乘船到处溜达,甚至还跑去别的书院旁听,倒是比从前活跃了不少。
很快地,负责制科策论审核的几个考官陆续收到了苏辂每旬定时上交的策论。
六月中苏辂交的是《良种西瓜的选育方案》以及《种瓜论》。
明显前者是策,后者是论。
苏辂先把市面上的西瓜口感和味道都品鉴了一遍,接着洋洋洒洒地讲起了良种西瓜的选育方法,希望以后能保证用最少的地种出最好的瓜,争取人人都能吃上好西瓜!
至于《种瓜论》,就是在讲述西瓜是如何传进来的,表示这条路不是普通的路,是连通他们与世界的桥梁。苏辂极力赞美了历史先贤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希望以后时人能弘扬这种优良传统,引入更多好吃的物种,改善大伙的物质生活。
司马光是这次的考官之一,他看到苏辂上交的两份策论之后脸皮直抽抽。
这小子,是不是做什么都忘不了那口吃的?
这是制科考试,他满纸的西瓜是几个意思?
简直难登大雅之堂!
看得他都快不认识西瓜两个字了!
范镇与司马光一道当考官,见司马光面色不对,拿过苏辂上交的文章看完,忍不住笑了起来。
范镇给苏辂说好话:“我觉得这两篇文章写得挺好,既实用又有趣。你看这《种瓜论》,写得自然流畅、详实有据,显见是下了苦功夫的,我都不知道小小一颗寒瓜曾经走过那么多路途。而且他说得也没错,当官的把地方上治理好了,百姓过得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才有闲钱想着怎么吃口好瓜。吃瓜,是百姓富足的象征!”
司马光无言以对,只得摇头说道:“你在我面前说说就得了,可别当面夸他,要不然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