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话,大多数人的出身都不会太好,这个世上权贵终究只是少数。
医匠被称作匠自然是被视作匠人一级的,不过是人都会怕死,所以在匠人中,医匠的地位又非常特殊,高明的医匠是足矣被达官显贵视作上宾的。
吕古的医术很好,但他不得不跑路了,原因也简单,他知道了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情。
他是华阴这一带的名医,不算富贵之家,但比之寻常人家已经强了太多,便是弘农杨氏都视他为上宾。
弘农杨氏有多强?据传当今天子都自称弘农杨氏之后,弘农杨氏也没有否认!
但这跟吕古没什么关系,他只是个医匠,杨家有多繁华,本与他无关,但谁让他无意间撞到杨家少夫人与晋王有染的事情,只能带着不满七岁的儿子吕布连夜跑路。
吕古是华阴名医,早年夫人难产,生下儿子吕布后便没了,吕古这些年也曾想过续一房妻子,只是太差的不想要,毕竟也算当地名人了,而好的人家也不愿嫁你个克妻还带儿子的,事情这么一耽搁,儿子吕布也已经七岁了。
自己这儿子自幼便懂事,很少苦恼,三岁时,已经能够自己在家里找吃的,不用自己太过操心,没事的时候就好翻阅古籍,史书、医书、杂书都看,反倒是四书五经什么的很少涉猎。
虽然儿子有些古怪,而且也不怎么亲他,但在吕古看来,这应该就是吕布自幼没娘疼爱的缘故,心下愧疚之余,对吕布也更加关照有加。
谁想出了这事儿,吕古也只能忍痛抛弃家业,带着儿子奔出关中,准备前往山东隐姓埋名,过自己的日子去。
毕竟晋王与杨家少夫人私通的事情太大,他身为名医,常与达官显贵接触,这富贵人家里面一些腌臜事听过的见过的也多了,但事情涉及杨家和皇族的,他只能跑,跑的慢了都有灭家之祸。
一开始还担心儿子吃受不住旅途劳顿,但一路跑下来,一直过了潼关,吕布不但没有半分叫苦,而且在吕古不识路径的情况下,还能判断出正确方向。
这就让人很惊讶了,吕古自然惊讶儿子的这般本事,询问从何处学来,吕布的回答永远只是书中。
那些杂书之中,会教这些东西?
吕古不解,却也没再多问,自己这儿子自小聪慧,但似乎少了几分稚童该有的天真,之前只觉这孩子省心,如今哪怕遇上劫道的都能淡然自若。
甚至上次他亲眼看着自己这儿子借着年纪优势,一脸懵懂的把劫道的骗去了另一处土匪窝……
旁人或许会觉得这孩子本该就是这样,但自家儿子,吕古看着长大的,他露出一脸天真无邪的样子,在吕古这个父亲眼中,那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儿子是个怪胎,吕古有些怕这个儿子,不过儿子却是只对医术有兴趣,不惹到自己,很少去过问旁事,倒也让吕古放心了一些。
其实吕布也挺难受,总结前几次模拟人生的经验来看,不管是什么出身,这辈子能活着长大那是真不容易。
他这一世出身已算不错,至少比寻常人家强很多,但从小到大,他遇到过两次拐卖,换做寻常小孩,恐怕已经没了。
这辈子的爹除了医术之外,怎么看怎么不靠谱,杨家和那个晋王的事情,明显是有人做局,站在吕布的角度来看,分明就是自己这便宜父亲发现了杨家管事之子与那位少夫人私通,被那管事之子和少夫人联手陷害,而这老爹竟然没能看出。
不过大多数医者、匠人都这样,马钧若是世事练达,估计也没有如今的成就。
只有七岁的吕布就算看破了,也没办法破解,在确定自家父亲其实没什么危险之后,吕布多数时候还是继续翻看他的竹简。
他不但对医书感兴趣,更对史书感兴趣。
因为他发现在这里的史书记录中,与自己所知历史极度相似,甚至可说一致。
从秦皇汉武到十常侍之乱,都有记录,但自此之后,好似失了什么一般,都是一片模糊,直到后来中原王朝分崩,五胡乱华而后再到一统。
对大汉来说,这是个黑暗的年代,吕布每每看及此处,都有种恨不能亲自回去将胡人杀尽的冲动。
只是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何事?自己不可能任由胡人壮大才对,史书中董卓进京之后便再无记录,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是否跟自己所经历的一样?
吕布不得而知,只知道最后天下分崩离析,而从时间上来看,距今也就三百多年的时间,距离自己也就百年左右,以他的寿命,不可能活不到那会儿。
而自己在的情况下,能让中原内部分崩离析,莫非……之后袁绍、曹操这些人还能与自己分庭抗礼,导致国力耗竭?
每每想及此处,吕布心中就有些阴沉,看来诸侯手中,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能力,回去后得加大巩固自身的力度,办学,强军,造物。
总之,五胡乱华这种事情,既然叫自己知道了,那便一定不能发生。
对付中原诸侯,一定要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