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卫六,前哨站实验室内。
穿着防化服的研究人员正在隔离室中,对着培养槽内的样品仔细研究着。
在对从木卫六采集回来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时,他们在一众黑色的多孔疏松状土壤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厌氧,只能在氮气环境下生存。让人在意的不是这种细菌,而是这种细菌产生的代谢物……
那是一种黑色的硬块,它的化学组成很复杂,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构成。分子之间相互折叠,呈现一种交错的z字型空间结构。因为这种紧密结合的特性,就碳氢化合物而言,它的密度相当惊人,几乎是同体积水的两倍。
“不可思议。”
“这密度快赶上特氟龙了吧。”
“恩,密度已经达到2,我还是第一次密度这么高的碳氢化合物。”
特氟龙也就是聚四氟乙烯,密度,常用塑料材料中密度最大的一种。以碳氢化合物的标准来说,密度能够达到同体积水的两倍,用不可思议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成因分析出来了吗?”
“刚刚做完。”
负责对这种代号为1的细菌进行研究的研究员名叫王舟平,原华科院院士,曾在琴岛生物能源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因为不满上级的官僚作风,以及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他最终选择了技术移民新国。而在移民新国之后,他很快便通过了面试,拿到了星环贸易的offer。经过六个月的宇航员培训之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外行星勘测船研究员。
看着1细菌的分析报告,王舟平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在来到新国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新能源的储存途径。也正是因此,他比所有人都清楚,这种材料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将天然气以固态的形式进行储存,不但能够大幅度削减天然气的储存、运输成本,最最关键的是,还能让天然气的用途,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因为这种混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与烷类化合物类似,且颜色为黑色,所以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统一决定,定名为“黑烷”。
“以甲烷和乙烷为反应物,通过生化反应生成代谢产物黑烷,反应放热产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热量。而黑烷本身隔热效果较强,对疏松多孔的细菌附着岩体进行填充,难怪这种细菌能够在平均温度零下一百八十度的环境中生存!”
“你见过这种化学式吗?”实验室总负责人侯钧问道。
“从来没有过,但理论上可以实现。”王舟平回答道。
侯钧点了点头,看向了隔离室内的研究员,开口道。
“开始热值测试。”
“ok。”
拇指大小的黑烷硬块——也就是1细菌的代谢物,被穿着防化服的研究员放进了密封的容器中。在侯钧的指示下,隔离室内的研究人员一共进行了三组实验,分别测定了黑烷在无氧环境、空气环境、富氧环境三种条件下,不同温度时发生的反应。
而实验的结果,相当惊人。
不只是在场的研究人员,就连远在数亿公里之外旁观着这场实验的人们,也不由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有氧环境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燃烧产物与甲烷一样无氧环境一百五十摄氏度下分解速度达到临界值,黑烷会迅速分解成甲烷、乙烷混合物。……试试光照!”突然想到了什么,王舟平激动地抢过了话筒说道说道,“在无氧环境下!”
隔离室内的研究员回过头,透过玻璃看了侯钧一眼,见到后者点头,于是转过身去,重新向容器内放入了一块黑烷,然后排空氧气充填惰性气体,开始对容器内的黑烷进行光照。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根据仪器上跳跃的参数,空气成分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黑烷在光照下开始缓慢分解,生成甲烷、乙烷。而看到了这一幕,侯钧的眼中也渐渐浮现了一丝激动与恍然。
如此一来,就说得通了。
为什么不会发生光合作用的细菌,能够在冰冷的木卫六繁衍下去。通过“呼吸”甲烷、乙烷气体生成黑烷代谢物,放热反应维持能量消耗,而来自太阳、木星的光照,又将黑烷分解成甲烷和乙烷。
以黑烷为媒介,1细菌竟然凭借着一己之力,在这颗死寂的星球形成了一个闭锁的能量循环。
……
远在数亿公里外的星环城,一架银色的空天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随着穹顶缓缓合上,飞机的舱门打开,江晨在一众士兵的护送下,乘坐捷运来到了航天部总部。
在航天指挥中心,江晨见到了克尔温。
刚一见面,克尔温便一脸激动地向他说道。
“黑烷!我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能源!”
“黑烷?”
“就是这个!”克尔温在触控板上敲了两下,一块黑色固体的全息图像,浮现在了两人的面前,缓缓旋转,“1细菌的代谢物。”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是那个1细菌的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