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表现出来,堪称完美出演。
可以说,从选角,到剧情,台词,再到背景音乐,这确实是很用心的一部电影。
但是结果呢?
前世,陈恺歌拍《荆轲刺秦王》,不算耗资5亿修建的秦王宫,单单是电影自身的拍摄成本就高达7000万,但是票房却只有1000万,亏损多少,一目了然。
因为在这部长达二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中,完全看不到有什么新鲜的视觉快感,看不到导演赋予角色的新鲜构思与创意,所有的人物与构思,都被压制在那种灰黄色,沉闷的版块中,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影的通病所在。
说好听点儿那叫还原历史,通俗一点儿,就是乡土气息很浓,而且还让人倍感压抑。
从电影出现第一个呆板的镜头之后,就可以预想到电影不会带给人以期待。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土围子里的狭小天地,一旦把观众诱引进来之后,就把观众死死地压伏在土黄色的小天地里,令观众的想象力无法驰骋,陷在黄土地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块鸡肋,一块被黄土地埋没的鸡肋,沉闷,枯燥与乏味。
另外就是剧情设计,陈恺歌确实用心了,这一点,易青必须承认。
只是他有点儿用力过猛,大概其是因为第一次操控这么大的投资,内心激动外加紧张,太想要表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
刺秦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兴趣的主题,因为这个故事可以发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陈恺歌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却带出来一个有点儿自相矛盾的核心。
秦王要进攻燕国,但没有借口,这时候,由巩丽扮演的赵女出了一个馊主意,叫秦王放走燕太子丹,丹肯定会派刺客来刺杀他,这样秦王就能找到吞并燕国的借口了。
我勒个去!
这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吗?
秦王扫六合,需要借口?
说干你就干你,哪来那么多理由,六国的存在就是个天大的错误,干就完了。
难道还要像大老美一样,明明就是眼馋人家的石油,还非得扭扭捏捏编造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去打人家?
那叫猥亵,秦王根本就不需要。
可以说,陈恺歌这种新翻杨柳枝,已经颠覆了刺秦的原来故事。
但是,这样的故事合理吗?
秦王消灭六国,难道真的非得需要这样一个拙劣的借口?
难道还需要自己当靶子,设计出一个嫁祸于人的阴谋?
电影里,秦王对赵女的提议表示赞同的时候,易青突然有种小日本发动某次事变时的那样心理状态,制造了一起事件,然后嫁祸于中国军队。
可以理解陈恺歌渴望创新的想法,但这么编排,显然无法应和当时的时代特征。
按照故事中的设置,秦王即使不抓住燕丹派来的刺客,就是以燕太子丹不辞而别,而且还带着秦王心爱的赵女远走高飞,就完全可以派出军队,前去攻燕,捉拿太子丹。
但是秦王居然应允了这样一个由赵女设置的计谋,让赵女前去燕国物色杀手,制造事端。
没有二十年的脑血栓都不可能认同这么馊的主意。
因为这样一来,刺秦实际上是秦王自己刺自己,其目的不过是挑起灭燕的事端而已。
后来,故事表现了赵女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消灭,儿童被秦王的军队杀害,认为秦王自食其言,一统天下并不是为了消弭战争,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从而从一个单向间谍,变成了双重间谍,转而站到了燕太子丹的那一边去,这时候,赵女是真的在寻找刺客了,似乎又使得赵女的动机,符合起历史事实中的“真杀”的轨道上去了。
但是,这样一来,电影的逻辑滑稽就出来了。
当荆轲献图的时候,实际上,这是秦王自己设计好的,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电影中,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前面安排好的事实,所有人集体失忆,秦王又开始无知起来,措手不及,十分被动,惊惶失措。
这如何能解释,秦王早已知道这是自己设置的一个阴谋?
电影在此前后脱节,相互矛盾,既想在原故事中,装置一些新内容,但是,在最后一刻,秦王还是必须艰难地面对刺客,回到原有的历史轨迹中。
那前面的铺垫还有个蛋用啊!?
就为了拉时长,让观众练习憋尿?
另外,赵女既然对秦王有着深仇大恨,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加入到刺秦的行列?
非得让荆轲出来白白地送死?
按照影片的最后一个片段,赵女又来到了宫中,这时候,是她杀死秦王的最佳时机,但她却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女英雄一样,只是带走荆轲的尸体,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刺秦的绝佳机会。
难道她也和残剑,无名一样,顿悟了?
天下!
扯淡吧!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