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到了宜春菀门口,没等多久,王曙夫妇就坐着马车,领着一帮子仆从、丫鬟浩浩荡荡的出现在了宜春菀处。
寇季粗略的打量了一下,有近百人。
对此,他并没有什么看法。
古人出行,走远路的时候,几乎都是如此。
身份越高,带的人越多。
不是为了彰显身份,纯粹是为了保护自身。
毕竟山野之间,草莽流寇多不胜数。
还有豺狼虎豹等拦路的凶兽。
古人几乎都不会一个人远行,要远行,几乎都是跟人结伴出行。
少则十数人,多则近百。
为的就是低于草莽流寇和豺狼虎豹。
虽说寇季和赵祯几次派人清剿那些草莽流寇,地方上的兵马也得到了增加,草莽流寇已经大大的减少。
但长途跋涉的远行,依旧存在着危险。
所以王曙带个百十人随行,很寻常。
寇季一直等到王曙夫妇的马车临近了以后,才主动迎了上去。
“小侄寇季,见过姑父姑母……”
寇季到了二人所乘坐的马车前,躬身施礼。
王曙夫妇匆匆下了马车,躬身向寇季还礼。
多年不见,王曙苍老了不少,王寇氏亦是如此。
王曙在向寇季还礼的时候,神色中多了一些哀伤和苦涩。
看着已经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侄子,王曙心里是五味杂陈。
王曙至今都记得,那个初入汴京城的少年,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施礼的模样。
时过近千,少年已经蓄了短须,已经从青涩蜕变成熟,已经从一介白身,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
他对自己施礼的时候,依旧毕恭毕敬。
只是王曙再也不能以上位者、以长辈的身份,对他说教。
身为公门中人。
王曙很清楚身份、地位差距中所蕴涵的东西。
王曙没办法在寇季面前倚老卖老,更不可能在寇季面前端架子。
只有民间那些逞匹夫之勇的人,才会在面对上位者的时候,倚老卖老,端架子。
端完了架子,还十分自得的自夸一句。
甭管你地位有多高,依然得在我这个平民百姓面前乖乖低头。
如此行径,看似争尽了颜面。
可等你求到人家头上的时候,你会发现。
你端的架子有多高,求人的时候姿态就会放的有多低。
若是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还倚老卖老、端架子。
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人家身份高、地位高,敬着你,那是尊老。
并不是说你的能力比人强,你比人厉害。
归根结底,你比人强的是年龄,不是其他方面。
你年龄比人长,在人家面前端架子、倚老卖老,人家因为尊老让着你。
可你的儿孙呢?
也许在人家面前,会活的像是个蝼蚁。
人贵在自知。
王曙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和寇季的差距很大,所以不敢在寇季面前端架子。
寇季可以一句话将王曙的儿子王远丢到大理去吃苦。
王曙却没那个能耐一句话将王远调回汴京城享福。
如今治理大理的是那些犯了错的文官,他们倒是会给王曙几分面子。
可他们只是治理大理,并没有掌控着大理的大权。
掌控着大理大权的种世衡和朱能,看不到寇季点头,是不会卖给他王曙面子的。
纵然他已经升迁到了工部尚书之职。
种世衡和朱能也不会搭理他。
因为种世衡和朱能二人,不仅是一等公,更是枢密院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跟王曾和张知白平等对话的地位。
王曙还没有平等跟他们对话的资格。
而寇季面对种世衡和朱能的时候,那就是寇季愿意不愿意给他们一个面子,让他们落人请的问题了。
而不是他们给不给寇季面子的问题。
他们若是敢在寇季面前说什么‘我给你一个面子’之类的话,寇季就敢大嘴巴子抽他们。
这就是地位的差距。
“贤侄亲自相迎,我受之有愧啊。”
王曙在施礼过后,一脸感慨的道。
寇季笑着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姑父这话说的太客气了。”
“寇季,既然是一家人,你可否将远儿……”
王寇氏在寇季话音落地以后,有些迫不及待的开口。
只是话说了一半,就被王曙用眼神制止了。
时隔多年。
王寇氏再也不敢在寇季面前大声说话,更不敢看不起寇季。
未及不惑,凭借着一己之力,一跃成为枢密使的人。
不是她能得罪的,也不是她敢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