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俊朗的脸二更
湖光县是望海县的邻县,往东面过去,那里也是山林居多。
杨若晴和骆风棠天蒙蒙亮就出发,赶着马车抵达湖光县左家庄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沉了。
“下昼去拜访人,有失礼仪,咱先找一户农家落下脚,明日上昼再去拜访左庄主。”杨若晴提议。
骆风棠自然是没有异议。
这个时代的农家人,大多比较淳朴。
很快,两个人便在左家庄入口的一户农家落了脚。
这户农家,是一对老夫妇。
都白了头发驼了背,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孙女在湖光县里租了个小铺子做早点买卖。
一个季度回来一回,给老两口送点银钱和衣物。
老两口就在家里伺弄几块菜园地,养几只鸡鸭。
几亩田地做不动,租赁了出去。
杨若晴给了二老五百文钱,当做这两日的食宿费。
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夜里煮了杂粮饭,还炒了鸡蛋,拿出了过年留下来的咸鱼来招待她和骆风棠。
吃过了夜饭,四人坐在豆油灯下聊天。
杨若晴趁势打探起了这左家庄庄主的情况。
关于左庄主这个人的存在,她是从秃子口中听来的。
在来之前,她想象中的左庄主,能够让李财主忌惮,成为克制李财主的劲敌。
那么,这个左庄主,必定在庄子里也是一霸。
跟李财主一样,横行一方,被庄子里的村民提及时,谈虎色变的一个人吧。
可是,当老汉说起左庄主的时候,饱经沧桑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说起我们左庄主啊,那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啊……”
老汉的话匣子被打开了。
“我们左家庄,都是靠了左庄主,咱村人才能吃得上饭啊!”
“左庄主人好,又有本事,帮咱村里修路铺桥,搭屋子。”
“帮咱打制犁头板车梯子。”
“谁家儿子娶媳妇,都是请左庄主帮忙打制桌椅家具。”
“一样的木头锯子,左庄主打出来的家具,可好看啦……”
关于左庄主的那些事迹,一桩桩,一件件,被老汉像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边上的老妇人也忍不住补充几句。
“左庄主家大业大,咱这一片的田地,大多都是他家的。”
“他家的佃户和长工,待遇好。”
“县城还有好多产业,可左庄主从不托大,对咱村人和善。”
“瞧瞧,我手里这拄拐,就是上回摔了一跤后,左庄主给老婆子我打的……”
杨若晴听得一楞一愣的。
敢情这左庄主跟李财主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亲民路线啊!
见到老妇人把拄拐伸到了自己跟前,杨若晴接过来打量了几眼。
我勒个去。
这种拄拐,可不是这时代老妇人的那种单调的一根龙头棍的造型。
拄拐的底下,还有三根分叉出来的支柱。
支柱上面镶嵌着一块椭圆形的木板。
木板可以折叠。
折叠起来的时候,就是一根普通的拄拐。
木板和三根支柱打开,便是一把小巧的板凳。
方便轻巧,可随身携带。
这种拄拐,杨若晴在现代看到过。
古代,这还是头一回。
这个左庄主,有点意思。
跟老两口说了一会儿话,各自散了歇息。
翌日,杨若晴起早帮着老妇人一起做了早饭。
饭桌上,她跟老两口道出这趟过来,想去拜访下左庄主。
老汉道:“左庄主家就在村子最南头,不过他这几日白日里恐怕都不在家呢。”
“那在哪?”杨若晴问。
老汉道:“咱这一带往年春耕都要缺水,左庄主一直在琢磨田地灌溉的事儿。”
“这几日白日里应该都在村后的田里忙活。”
吃过了早饭,在老汉的带领下,杨若晴和骆风棠直奔左家庄后面的田地。
这个地方,也是三面环山。
在去找寻左庄主的路上,杨若晴看到了很多极赋特色的小桥,河流。
庄户人家田地里使用的犁头等农具。
这些都是出自左庄主的手吧?
这位庄主,好像对农事方面的生产工具很有研究。
“杨姑娘,骆兄弟,前面就到啦!”
领路的老汉停了下来,指着前面不远处对他们二人道。
杨若晴抬起眼来,朝那边望去。
青山绿水间,是一块块类似于八卦状的农田。
田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潺潺。
一架外形咋一看过去,有些像摩天轮的木制风车架在河水中间。
那风车,用木头做骨架,圆盘却是用藤条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