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孟娥独自回府,带来确切的消息,倦侯夫人的确被留在了宫内,一同留宫的人还有东海王的母亲崔太妃,以及冠军侯的儿子――一名两三岁的小孩儿。
出乎意料的是,韩孺子的母亲王美人没有被当成“人质”,而是留在太后身边。
韩孺子在河边见过的垂钓望气者亲自出面,向三方保证,无论争位结果如何,各自的亲属都可以自由出宫,他尽量避免扣押、人质、释放这些词,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为了实践一种从无先例的选帝方式,必须保证每一方都能遵守规则。
望气者显然了解孟娥的真实身份,对她看得很严,整个晚上,她没有机会离开皇帝去见任何人。
韩孺子感到愤怒与悔恨,送走孟娥,只剩他与杨奉两人时,他说:“望气者真以为这样就能让大家遵守所谓的规则吗?争位失败者真想反抗的话,会在意宫里有多少人质?”
“望气者的意图还没有完全暴露,招数也肯定不只这些,猜测无用,还是先想想怎么玩这个游戏吧。”
“这是一场游戏。”韩孺子看向书桌上堆积的书籍,“史书上记载过这种事情吗?”
“公开的记载没有,楚朝肯定没有过。”杨奉起身,很快从书架上找出一本书,送到韩孺子面前,“如果追溯得久远一些,还是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的,上古时代,帝王继承由禅让改为世袭,可大臣的支持非常重要,驱旧迎新的事情发生过不少,尤其是那些明君,总是先要得到大臣的支持,才能施展拳脚。”
韩孺子拿起书,翻了两页,没有马上看,“望气者不是真心要复古吧?”
“先别管望气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笼络大臣在任何朝代都是必要的,倦侯从雄关返京,心中想必有一个计划。”
“左察御史萧声前往雄关时,我猜冠军侯与崔太傅很可能再度联手,于是安排一些人鼓动北军以冠军侯名义返京,消息一旦传来,或许能激起他们之间的猜忌,再度反目成仇。南北军在外僵持,京城空虚,我原想……组织一股力量,冲进皇宫,夺取宝玺,强迫太后立我为帝。如果冠军侯与北军闹得不可开交,我希望能让北军更坚定地支持我,以做外援。还有夫人,她两次传信让我回京,我想她总有一些准备,但我还不知道是什么。”
“是我让夫人给倦侯传信的,她的计划就是我的计划。”
“你?”韩孺子很意外,他在边疆的时候,杨奉应该正“忠心耿耿”地辅佐冠军侯。
“我说过,我会辅佐最可能成为皇帝的人。”
“嗯,我记得。”
“请允许我实话实说,即便是在现在,即便北军返京与南军对峙,倦侯再度称帝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我要修改之前说过的话,我辅佐的人,不仅要成为皇帝,还得能从谏如流,能听进去我的话、接受我的建议。”
杨奉的话从来就不怎么耐听,但很真实,韩孺子打消了心中的最后一点疑虑,笑道:“杨公的建议是什么呢?”
“先按望气者的安排行事,争取大臣的支持总是有用。”
“我该怎么做?当初我退位的时候……没有一位大臣站出来支持我。”
“倦侯在位的时候,可曾经有人站出来反对你?”
“嗯……没有,叛逆的齐王算是一个,可他反对的主要是太后。”
“所以,轻易不要用坚持与反对给大臣分类,倦侯更应该将大臣看成不相干的一群人,只有真正接触之后,再对每个人做出判断。带着先入之见,对倦侯并无好处,反而会让倦侯失去一些潜在的支持者。”
韩孺子笑道:“我没有先入之见,愿意争取任何一位大臣的支持。”他想了想,又道:“杨公为冠军侯争取殷宰相的支持,就是为了加强他的‘先入之见’吧?”
杨奉微微仰头,“我提出过其它建议,冠军侯不愿接受。宰相殷无害曾经是钜太子的师傅,钜太子遇害之时,他在武帝面前喊过冤,他对钜太子遗孤的支持,在外人看来理所应当,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我提醒过冠军侯,他没有在意。”
“什么问题?”韩孺子突然有点走,夫人崔小君留下的书签露出一小截,触动了他的心思,他急忙移开目光,认真听杨奉说话。
“第一,殷无害位极人臣,年事已高,再没有上升余地,无论立下多大功劳,也只能留给儿孙,他公开支持冠军侯,更多地是出于人情。”
“这的确是个问题。”看了那么多的国史,韩孺子明白一个道理:人情很有用,但是在利益相争的关键时刻,人情也最为脆弱。
“第二,当初给两位太子定罪的那些大臣还在,当今圣上并无实权,没有采取任何报复手段,冠军侯不同,他登基之后,必然大权在握,而他不先与从前的仇人和解,会让这些大臣惶惶不可终日。”
韩孺子眼睛一亮,“这些大臣就是我要争取的对象吗?”
杨奉摇摇头,“暂时还不行,他们太害怕了,不敢支持你,甚至可能跑去向冠军侯告密,以保平安,只有等到你建立起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