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逆反(3 / 4)

继续求学,学习后续的知识。

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基础学校在大明已经发展到了男校超过五万所,女校也近万所。

这些学校,成为了礼部最大的部门,如今的礼部,比工部的规模还要大。

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礼部也在极力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如今大明的识字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原本不到百分之十的识字率,到如今,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再过几十年,现在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去世,朱瞻基相信,能将十岁以上百姓的识字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种教育的普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儒家的地位被极大弱化。

以前人们进学,会将读书跟儒家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从小学习的就是儒家的那一套。

可是现在,孩子们从一开始学习拼音,数学,自然地理,格物,这些跟儒家的关系都不大。

现在,没有人把读书识字跟儒家联系在一起了。

百姓的思想解放,教育奠基是如今大明大步向前腾飞的基础,也是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的基础。

傍晚回到皇宫,朱瞻基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了所有资料,而当这些资料全部汇集在一起,朱瞻基在愤怒之余,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胡顺是胡俨的孙子,这位儒家弟子虽然在能力上有所局限,但是在忠诚上绝对没有任何质疑。

他在担任河中监军的两年期间,每个月的工作汇报中,都提出了对郑家一些行为的质疑。

但是,这些并没有让国防部的一些官员重视起来,因为郑家的威势太大,而一些怀疑有道听途说之嫌。

现在的大明不允许风闻奏事,想要举报必须要有证据,或者是以身犯险,直接状告。

胡顺并没有这样做的理由,只是将一些怀疑在工作报告中提了出来,而国防部这边,就没有重视起来。

而从这些工作报告中,朱瞻基能够从头到尾清楚地理出一条脉络,那就是郑宏虽然没有违法行为,却绝对有渎职行为。

身为帝国西大门的守护者,这样的一个总督,是很难继续信任的。

朱瞻基又仔细看了河中总督府的其他勋贵势力,因为要保持平衡,防止一家独大,河中地区是最少有三家大型势力的,其他两家分别担任副总督。

但是,原本被分封到那里的丰城侯李贤,西宁侯宋杰死后,如今三家因为联姻,竟然形成了密切的联姻关系。

朱瞻基不知道这种联姻的作用有多大,但是他很清楚,这是自己疏忽了,让大明出现了一个军阀势力。

如今的河中总督府大明百姓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十万正军,十万辅军。除了三万正军,三万辅军分部驻守外围地区,在河中腹心地区,这三家势力控制的兵力将近十五万。

当然,朱瞻基不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异心,甚至如果郑宏想要反叛,恐怕他们自己家族的势力都会反对。

这是因为大明的勋贵制度给他的信心,如今这几家的子孙后代,嫡子都在应天府,未成年的孩子大部分也都还在应天府进学呢。

朱瞻基看完了这些情报,吩咐李子风说道:“将这三家的人都先给我盯住,等到通政司和咨情司的情报传了过来,若有不谐,立刻将他们控制住。另外,动用通政司的内间,国防部的密探,盯紧郑宏,将河中地区的军队情况汇报上来。”

这些都是以防万一,在大明如日中天的气势下,没有将士和百姓会真心愿意背叛大明。

河中总督府,当一条条电文传递过来的时候,位于城中的电报局的电报机就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

而这些指示在被电报局的工作人员翻译出来以后,很快也传到了郑宏的面前。

他们郑家在河中已经驻守了四十二年,最开始的二十年,出身幼军的丰城侯李贤,身为驸马都尉的西宁侯宋琥都对皇上忠心耿耿。

但是,当老一辈去世之后,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他们更多地是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与现在的河中总督郑宏沆瀣一气。

他们不会有反叛之心,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应天府接受的教育,了解大明有多么强盛。

但是在郑宏的有心笼络下,三家联姻不断,关系越来越紧密。

电报局虽然是内务府控制,但是郑宏想要安排几个人进去,也是易如反掌。

看到这些汇总起来的情报,郑宏立刻有些心慌了。因为这些指示来自不同的机构,而能让这些机构同时发动的,只有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上。

皇上不知道这件事也就算了,如果要调查起来,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绝对算不上忠诚。

而他,也不敢试探皇上的底线,到底能不能容他。

这个时候,他顾不得还在应天府的大儿子郑英,也顾不得家族还有十几个孙辈在应天府进学。

第一时间,他想的就是切断河中与应天府的电报线路,先断掉皇上的耳目,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