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父子再相见
襄阳城外,州牧以下的各级属官,尽皆出城,夹道相迎刘琦等人的军队。
在刘琦回返的三日前,长安朝廷的使者就已经持天子诏来到了襄阳——正式拜刘表为镇南将军、敕封为荆州牧,成武侯,假节。
至此,刘表终于成为可执掌一州军政大权的一方诸侯,与刘焉和刘虞看齐,成为了汉末天下“刘室三牧”之一。
襄阳城的北阙下,州牧府下的一众从属佐官并排侍立在城外,踮脚远望,静候刘琦以及他麾下的军队。
就迎接的场面来说,刘表给予一众归返将士们的待遇可谓是极高的。
州属官是在刘表的职权范围内可以随意任命的,都算是他的亲随,可以说今日在场迎接的人,无一不是刘表赖以为信的秘书。
迎接的诸官吏中,伊籍因当初促成了‘宗亲联盟’之大功,而被刘表征辟为文学从事,引之为亲信。
而这些人里,也以他和刘琦最为相熟。
不多时,便见远处旌旗蔽日,万余大军在荆益将官的率领下来到了襄阳阙前。
早有襄阳城内的使者飞马而去,迎接刘琦,请他下令着麾下司马级以下的军校,率诸部曲前往早就准备好的营盘暂时驻扎,稍后襄阳县内自有人来安排飨食,慰劳三军。
别部司马以上的军校则可随刘琦一同入城。
安排好了万余将士之后,刘琦便引着众人来见刘表的一众属官。
大家互相见礼后,却听伊籍赞道:“我等代使君,恭贺府君得胜而归,彰显汉威,扬我荆州声名,就任大郡牧守……上雒一行,我荆州名震四方,引得四方志士来投,府君居功至伟,我等奉命在此迎接府君,以为相贺。”
其余韩嵩,邓羲等人亦是纷纷道贺。
刘琦向一众属官致谢,大家彼此谦虚礼让一番后,便一同往襄阳阙内而行。
“机伯先生,时隔半载,襄阳的变化似是很大啊。”刘琦回来之前,已经在山顶看过襄阳城貌,如今离近了瞧,更是能够感觉变化巨大,比之原先扩建繁华了不少。
入城之后,感觉人流也比自己离开前要多很多。
伊籍捋着胡须笑道:“襄阳修葺城廓,开垦边地,繁荣昌盛,进展颇速,皆有赖刘使君与府君内外之功。”
“内外之功?”刘琦好奇道:“何意?”
一旁的从事中郎韩嵩言道:“刘使君在襄阳,勤修职贡,修筑学宫,广开荒芜,爱民养士,劝穑务农,以田以渔,利民之政已初见成效,此为刘使君之内功。”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好马屁!
伊籍笑道:“眼下北方之地,战乱频频,黄巾为祸,前番关东郡守与董卓之争,更致河南民众豪族大举南迁,今北地各州,南迁之士首选荆州,皆赖公子在上雒之行中,大展我荆楚仁道望名!这半年来,仅是从河南尹和南阳迁入南郡之民,便已是多达二十余万口。”
“这么多?”刘琦闻言挑了挑眉。
伊籍叹道:“董卓离开雒阳,虽未迁民,却烧田毁地,尽清仓禀,致使河南尹境内残破无所资,司隶境内不分贵贱,已有数十万户人大举南下……”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雒阳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大部分本土人没被迁民,可惜董卓没打算放过他们。
董卓破坏河南尹田地仓禀的事,刘琦事先也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连锁反应居然会这么大。
虽然他知道,自初平年间开始,二十年中便会不断的有北方的士人,豪族,黔首向南方转移……但上他们转移的目标并不应只有荆楚一地。
包括益州,扬州,乃至于交州……其实都是北迁人士的移居首选。
但是通过伊籍适才所透露的数据,刘琦感觉现在南迁人士倾向于来荆州的比例多。
其实当初刘琦设计留下雒阳,保留其民,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希望荆州日后有机会,可以吸纳一部分来自司隶境内的人口劳力。
但是没想到却是会在这样的情况下……
看起来,护君之盟所赚取的声望,已经开始逐渐转化为了实际收益,向荆楚的内地一点一点的输送而来。
刘琦感慨一叹,随后又向众人请问道:“烦问诸君,当下由北地迁来荆楚士人,都有哪些高名之士?”
护君联盟功成,山阳刘氏父子名声大躁,按照刘琦的推断,必然会有大批的望族士人前来荆州依附,其中定是不乏望门。
韩嵩苦笑道:“数不胜数。”
“可否试举一二?”
韩嵩遂给刘琦列举了几人……
南迁到襄阳的士人,包括南阳名士刘望,目下亦被刘表征辟为从事。
南阳人韩暨,其先祖乃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之后(不是汉初三杰的那个),祖父韩术为河东郡守,其父韩纯曾是南郡郡守,是南阳郡正宗的两千石高门。
汝南和洽、颍川杜袭、赵俨、繁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