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基说道:“陛下,臣听说王君临带领一万骑兵偷袭平壤城后,高句丽国主高建武不知所踪,眼下高句丽已经由渊太祚的儿子渊盖苏文执掌,而渊氏在高句丽根深蒂固,不亚于我们大隋的七宗五姓,臣的探子在密信中提到,渊盖苏文悄悄暗中派使者接触王君临,愿意以五十万两银子赎回渊太祚。”
杨广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冷哼一声道:“朕现在便下旨,以八百里加急让王君临将渊太祚送到洛阳。”
虞世基故作迟疑道:“陛下,请恕臣直言,臣的探子提到,王君临为打这场仗,雇佣了海上四万多海盗,耗尽了他多年的积蓄不说,麾下嫡系人所损失惨重,这五十万两银子或许对王君临极为重要,陛下的旨意王君临虽然不敢明着违背,但他若说渊太祚已经病死,然后暗中偷偷和渊盖苏文换得五十万两银子,陛下也对他没有办法啊。”
杨广脸色又难看了几分,咬牙道:“你派去的探子到底有没有发现王君临有不臣之意。”
虞世基连忙说道:“陛下,臣的探子至少没有发现王君临有不臣之意,但王君临此人本来就桀骜不驯,臣的探子打探到他曾经羞辱范阳卢氏时说过一句话,说要建立他自己的门阀世家,代替卢氏在七宗五姓中的地位。再加上陛下也知道,王君临毒名天下,凶名赫赫,这样的人当一方枭雄可以,但绝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图谋天下,所以臣断定王君临只是想要当一方枭雄,或有不臣之心,但绝无不臣之意。”
杨广脸色稍缓,眼下他的天下拥有不臣之心的人还少吗?若王君临只是想当一方枭雄,但依然是自己的臣子,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而且他知道王君临与虞世基没有任何交情,虞世基平时对王君临多有诋毁之意,所以他相信虞世基的话。反过来,今天来的若是许敬宗、沈光,乃至裴世矩,他都会怀疑。
虞世基见自己的说词已经被杨广接受,立刻趁热打铁,说道:“陛下,眼下天下反贼四起,各个门阀世家蠢蠢欲动,如王君临这样绝世利剑绝不可自断归鞘。而且王君临有门阀世家客星之说,纵观王君临出世以来,已经有昌平王邱氏、关陇于氏被他所灭,弘农杨氏被他重创,范阳卢氏在他眼皮底下苟延残喘。如今陛下的天下那些贱民起义谋反只是小打小闹,迟早会被陛下大军所灭,可是若是有门阀世家举旗谋反,却是会颠覆陛下江山的,到时候陛下可用王君临这把利剑斩之。”
杨广沉思半响,点了点头,他被虞世基说服了,沉声道:“那依爱卿之意,朕如何才能够继续将王君临这把利剑握在手中,为朕所用,而且还能够让他乖乖将渊太祚送到洛阳。”
虞世基立刻说道:“陛下,王君临如今羽翼已成,至少高句丽的安南郡已经控制在他手中,还在海外的那四万海盗,这些都已经脱离朝廷掌控。陛下强行下旨,王君临若是不遵旨,反而撕破脸皮,他若是反叛,不但范阳郡危险,即使将王君临之乱平定,王君临也可以远出海外,成为海外之王,甚至臣听说王君临已经在高句丽扶持金氏在安南郡立国。”
杨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爱卿之意是想让朕借此次王君临立下大功厚赏他,如今他已经是国公,难道是要封赏他为异姓王。”
虞世基连忙低头说道:“陛下,王君临统领水师一路征伐高句丽,本来就是奉陛下的旨意,而且那新罗国和百济国愿意与王君临一同出兵伏击渊太祚,还不是因为王君临背后有陛下,有我大隋。所以王君临在高句丽所有功劳都与陛下有关,都是陛下在万里之外运筹谋算,陛下何不先看看王君临报捷之中如何说,若是王君临有自知之明,还记得他所有大功背后都是陛下谋算之功,陛下再看他报捷和请功中的内容之后,再重赏他不迟。”
杨广满意的看着虞世基,口中赞道:“爱卿一心为朕着想,朕甚为满意,便依照爱卿所说办吧!”
……
……
虞世基能够说服杨广,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将杨广的心思和性格摸透了,另外一方面也是他知道杨广眼下的心情。
征伐高句丽惨败而回之后,杨广在九十九个附属国使者面前,丢了老大的颜面。而且,也因为这一次失败,使得东.突厥始毕可汗咄吉,有些动了心思,最近北边突厥人蠢蠢欲动,已经有了数次袭扰边境,劫掠边关村镇的事情发生。
此外,天下起义不断,以及各个门阀世家暗中图谋不轨,杨广也认为是征伐高句丽失败,让他威望下降的缘故。
所以,杨广迫不及待的想要一些功绩以及一些庆典,宣扬大隋国威,恢复他的帝王威信。
王君临若是将他在高句丽做的那些事情谋算之功算在杨广身上,再来个献俘大典,一万高句丽俘虏,再当着各国使臣的面将让隋军惨败的罪魁祸首渊太祚千刀万剐……这种诱惑,杨广难以拒绝。
总之,杨广需要献俘大典给他涨一涨颜面。看看吧,不是我大隋治下,同样是人才济济。只需一郡太守,就能把高句丽搅得天翻地覆……甚至让高句丽分裂成两国,我大隋能人无数,区区高句丽,不过是螳臂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