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赵营右营的三百兵士开始向一旁聚去,而惠登相的二百人,则被安排到了靠右后的位置。
见队列开始井然有序地转换,崔树强心情微松,转眼见到那两个斥候还在一边局促不安,骂道:“两个杀才,还要老子请你们到后列去吗?”
其中一个哀愁道:“敌军前部多马军,怕是……”
崔树强尚未听完他说的话,不远处突起浑厚的“隆隆”声,他心中“咯噔”一惊,不用看也知道,定是前方来了敌军。
“官军来了!”
还在紧张布列的赵营兵中出现一阵骚乱,崔树强脸一沉,监阵官手起刀落将叫喊者拖出来杀了。他接着凝眉转目,只见数百步外的道口,忽然转出不计其数的马军,黑簇簇的将其后的道路完全遮盖住了。
如果是马军,那么崔树强的对时间的估计就有了很大的失误。按道理,他不该就地变阵,而是得向村中退却乃至寻找到一处稍微险要的地势再慢慢安排。想当下赵营这般,转换速度虽然已颇迅捷,但看形势依然难以在官军马队来之前结阵完毕。
木已成舟,崔树强没时间自怨自艾,他也颇有作战经验,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遇见过。应对之策,最有效简单的,无非“壮士断腕”罢了。即派出一撮敢死队,扛住前方的冲击,为大部队赢得时间。
赵营中不缺敢死之事,尤其在郝摇旗手下。也许是自身性格使然,郝摇旗在挑兵时尤其喜欢选那些最穷最苦出身的汉子。拿他的话来说,这种人因长期营养不良或许体格上会有些许孱弱或缺陷,但能在生死线挣扎到现在依然存活,毋庸置疑都有着超越常人的坚韧与耐力。越穷苦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越轻,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惯了,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办不成的事拿命去搏”根深蒂固。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所谓“死兵”或“轻兵”的最佳来源。
事态紧急,崔树强随口抛出了些甜头,当即便有数十人踊跃而出,他们在数位军官的带领下,几乎没有排成队列,就乱糟糟朝前方堵去。崔树强则令剩下的人马继续抓紧时间布阵。
对面的官军马队来得很快,崔树强左喝右叱,焦急中自额头、手心乃至遍体生汗,他百忙中抽空瞥了对面一眼,只见老远的道弯处,拐出数面战旗,这些战旗均由骑士擎着,为带起的风吹来,前头几面是长条状的豹尾旗,而后一面大旗白底黑边,当中赫然一个“祖”字如水波纹般剧烈地随风而动。
崔树强还没回过神,自家敢死队中已然一片喧乱,有塘兵即时来报:“敌骑临阵八十步,先放重矢!”
生在长在西北的崔树强其实对外部的世界并不太了解,但纵使这样,因为此前做过准备工作,他还是清楚的知道,来者必定是名声赫赫的辽东“关宁铁骑”中的“祖家军”。而根据情报,援剿总兵祖大乐的军队虽有向略阳集结的趋势,但此刻尚在巩昌府北部驰剿,那么这支关宁铁骑的主帅,不必说,自是现任宁夏总兵祖大弼无疑。
早前,赵当世是将援剿总兵祖大乐放在作战的第一顺位,因为同出辽东关宁军系统,所以赵营上下对于祖大弼的战前准备也做得相对充足。
有着韩衮等在辽东服役过、战斗过的老兵提供情报,崔树强世等赵营军将大概知道祖大弼手底下三千人的成分。笼统来说,关宁军即是辽东军,而关宁铁骑,又属于关宁军的一部分,为其中精锐。
和多为汉人的普通关宁军不同,关宁铁骑的兵士主要来源于蒙古诸部。起初,最早的关宁铁骑是由祖大弼的哥哥祖大寿所组建,其兵皆为山北近辽阳一带的夷人,这些夷人夹在明军与满洲的势力之间,为满洲所逼,投顺明军,称为“降夷”。祖大寿将这些骁勇善骑射的夷人倚为臂膀,以家丁私兵待之。而这些夷人也只听命于给予自己利益的祖家。在这一点上,实际数十年前镇守辽东的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乃至前宣大总兵麻贵等对夷人都有蓄养,只是没有独立名号罢了。
祖大寿表率在前,关宁军系统的军将后来都开始广泛招募夷人忝为心腹,如祖宽和祖大乐加起来近六千关宁铁骑,就是隶属关宁军编制的骁骑左右营,“两家所部皆缘边铁骑,又养曳落河为摧锋,虓阚而狠戾,二将常倚以立功”。而祖大弼身为祖大寿的亲弟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以这些来自蒙古桑昂、那木气、恰台吉等部夷人作为部队中坚,使得关宁铁骑的战力比之一般的明军,要强力不少。
与外界普遍猜测的火器为主的情况不同,实际上,精于骑射的这些关宁铁骑将近一半还是将弓箭作为主要远程输出的武器。关宁铁骑一队分左右什,基本上左什带三眼铳之类的火器,右什则全为弓弩。
三眼铳射程短、精度差,在马上往往只能在二十步内外才能产生较为理想的杀伤效果,所以为了确保打击范围的扩展,弓箭对于这些关宁铁骑来说必不可少。来自蒙古部落的这些骑士善于射击,多用角弓,间或有需要下马站射的大弓作为输出的补充,射箭对于他们来说,比使用火器更加得心应手。
当下冲在最前的数十名关宁铁骑按照往常的战斗习惯,在进入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