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锦绣京师(1 / 2)

东海上三四月间的季风,乃东北风。

季风将大明海军主力舰队、以及货船护卫舰组成的编队,顺利地吹回了大江(长江)入海口。平安、侯海、姚芳等人也抵达了京师。

大明海军主力舰队没有来京师,船只大多停泊在了刘家港(上海附近)的船坞进行修缮。乃因京师的龙江港日渐拥挤,放不下那么多大船了。

京师的景色依旧典雅,朝霞中的浮屠、古寺,雕栏画栋、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似乎没有甚么变化。这两年变化最大的地方,恐怕便是龙江港,前来的船只越来越多,贸易愈发繁忙。

这里不仅有从朝鲜、日本、辽东、南方诸地来的海船;还有大江水系上,各地的商帮江船。京师城外的新码头,也在江边不断兴起。

刘鸣在出任工商法提举之后,没有辜负朱高煦力排众议的提拔,他已有建树。

这个己丑科进士,不断变革商税法令,并在廷议后通过了多个法令的决策。刘鸣主要是依据唐宋的旧制,对大明市舶提举司等衙门、进行变法。

朝廷增加了进口关税法令,以十抽一的实物税为准;并发给凭票,以备巡检。民间商帮从海外运回来的货物,一般都是贵重之物,抽取实物避免了市面价格变动、造成的税收数额不准确。这些舶来货物,由市舶提举司进行批量售卖,价高者得。

而原先国内货物流通的税收,主要是收“过路税”;官府衙役在城门、关隘等处,设卡收钱放行,每次的数额收得不高。但是其中规矩混乱,收入都被当地官吏拿了,根本没法查实,完全是糊涂账之一;还存在反复收钱的状况。

刘鸣变法之后,立法将全国各地关隘城门的商税,全部收归市舶提举司。

市舶提举司的分司收了钱之后,照样会发给商人一种有期限的凭票;商人拿到这种票据之后,限期之内不会再有税收。凭票上会写明,商队运货从何处到何处。

因为有巡检在各地活动,商人交了税必须索取凭票,以备检查;所以市舶提举司用这种凭票的印发,便能控制各地分司的账目。

原先印发宝钞的官吏工匠,径直换到了市舶提举司干活。大明宝钞具备的各项防伪技术,总算没有浪费;而且因为票据有期限,不同时间发的票据,会有不一样的编号、字号等新增防伪技术。如此一来,仿制的可能已极大降低。

同时立法,伪造市舶提举司票据者是重罪,杀头、抄家,举族流放边关。

于是,刘鸣遭致了各地官吏的多次弹劾,理由是五花八门。但京师衙门的大臣们、反对者很少,因为原来那些“过路费”,京官们也是收不到的。

朝廷为了平衡地方官吏收入的减少,正在酝酿驿站变法。以前公干的京官去地方,甚至官僚家眷,都会在驿站免费得到供给;而驿站的花销,实际是由当地县衙负担。此项转嫁给县衙的负担,有人提出划归国库。

皇帝朱高煦也提出了一些变法措施。比如让各地商帮,到户部分司注册名号、登册法人。这些正规商帮,可以在央行下设的“户部钱庄”得到借贷。但商帮借到的钱款,不得用于乡村的土地典押借贷,否则会面临严惩。

但是这个法令有争议,朝中不少大臣提出了反对。一些人认为,从央行钱庄流出去的钱款,无法堵住流向“土地兼并”的路子。因为商人们可以勾结当地士绅,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不容易查出来。

此事便还在商议之中。

日趋庞大的官府机构、朝廷产业,不断开源的收入,大明王朝在朱高煦的统治下,正在迅速蜕变。

……奉天殿那边的钟磬之音未歇,礼乐传遍半个皇城。皇帝赏赐从日本国回来的功臣,庆功宴到下午仍未结束。

晚春初夏,下午的阳光明媚,人们已能感受隐约的热浪。贵妃妙锦走到金水河上,便在汉白玉雕琢的石拱桥上停下了脚步。

身边有个宫女给她打伞,也立刻站定了,让油纸伞正好为妙锦遮挡娇|艳的阳光。妙锦听着东边的音乐,便循声观望了一会儿。

红墙门楼挡住了视线,这里看不到奉天殿的场面,只能瞧见奉天殿宏伟的重檐殿顶,琉璃瓦在远处泛着光辉。打伞的近侍轻声说道:“圣上怕还在奉天殿,不在这边的柔仪殿哩。”

妙锦没有说话,只站了片刻,便继续往东行,身边的一队宫女宦官也恭敬地跟着迈开了步伐。

一行人过了石拱桥、到金水河东岸,很快就进了柔仪殿正门楼。妙锦从一道廊屋上走去,向正殿那边走。

廊屋上有穿着月白裙的几个宫女,见到妙锦,远远地就避道一旁,半蹲在路边,低眉顺眼地行礼。妙锦见状,也只好保持着端庄的姿势与神情。

她穿着深青色的交领长袍、大红色凤纹衣边,挽起的发鬓上只是插着简单的黄金凤簪,虽然没穿礼服,却也尽显雍容华贵。

“见过贵妃娘娘。”宫女们齐声道,有个小姑娘悄悄偷看了走近的妙锦一眼。妙锦没有转头,但从余光里发现了。她的身材高挑,长得美艳,确实引人注目,连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