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作为朝廷一品大员的嵩祝正是雍亲王的旗下奴,实际上最早嵩祝在正黄旗的时候,作为皇子的雍亲王就是他的主子。
八旗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奴隶制,它和朝中官职完全不同,在籍的旗人都有各自的主子,比如说普通旗人的主子是他的佐领,而佐领的主子是都统,至于都统的主子又是旗主等等。
正黄旗是上三旗,满清的规矩是上三旗由皇帝亲自领旗主,但实际上皇帝不可能处理具体的旗务,所以康熙在自己的几个儿子成人后就各自让他们替自己掌管旗务,而就是那时候雍亲王成了嵩祝的主子。
之后,嵩祝由正皇旗调至正红旗,而雍亲王也受康熙之命掌管正红旗大部,这一来更成了他名副其实的主子,还有件事不大为人知晓,那就是嵩祝之所以能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盛京将军,除了他的能力之外,雍亲王在背后也出了不少力。
十三阿哥同雍亲王的关系几乎好的如同一人似的,更是雍亲王唯一真正信任的兄弟,自然知道这些事。这也就是十三阿哥入辽东的真正原因,而且一旦进入辽东,他早就做好打算联系上嵩祝,只要有掌握军队的嵩祝支持,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由此就能控制住辽东。
“不管他,眼下重要的是尽快赶到辽东,让斥侯注意探路,千万小心。”十三阿哥沉咛片刻,决定暂时不管科尔沁蒙古的异常,再说现在这种情况他身边仅只不过百人而已,就算科尔沁蒙古部真的有什么问题,这些人也无济于事,倒不如先到了辽东再做打算。
部下应了一声,立即下去安排了。休息了一会儿,十三阿哥下令继续出发,一行人翻身上马,继续朝着目标前进,随着蹄声的远去,他们很快就消失在了草原之上。
三日后,十三阿哥一行终于穿过了科尔沁蒙古的控制区域,回头眺望着茫茫草原,十三阿哥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随后继续朝辽东前进,第四日,他们一行人进入辽东,到了辽东后十三阿哥下令更换装束,脱去蒙古袍穿上清军的衣服,然后打着正白旗满州的旗号径直向盛京而去。
作为皇子,十三阿哥等人冒充正白旗满州士兵的举动根本不会让人怀疑,更何况他还带着雍亲王给他准备的文书令牌等东西,十三阿哥对外的身份是黑龙江的正白旗满州佐领,前往盛京公干。
有了这层身份,他们接下来的路程就轻松多了,也终于能够住上驿站,吃上热食。
但随着盛京越来越近,十三阿哥依旧不敢松懈,终于在又过了三日后来到了盛京。
到了盛京后,十三阿哥并没有马上去找嵩祝,而是让人在盛京找了个地方暂时安顿下来,随后他派人出去打听盛京的消息,直搞清楚盛京如今的情况后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虽然关内打的厉害,满清丢失北京后迁都西安,随着建兴皇帝登基后,中原大战也已,不过相比混乱的关内,盛京却要显得平静的多。可实际上,这种平静只是在民间,随着满清在关内统治的崩溃,关外满清贵族和官员们心中同样惶惶不安,不知何去何从。
这些人中就有盛京将军嵩祝,作为满人,他自然对如今的局势忧心忡忡,为了防止明军对关外进行攻击,他已调动了几部人马严防各处关口,尤其是天下闻名的山海关。
可是,从地势来看,这些关卡原本就是前明时期修建成型的,其目的自然是面对关外向关内的防御。自满清入关后,对于这些关卡依旧保持原样,除山海关这样比较重要的位置外,其余关卡已年久失修,毕竟对于清廷而言,来自于关外的威胁根本不可能存在,何必再画蛇添足在这些上面下功夫呢?
更何况,就算修缮了又如何?它们建造的目的本就限制了其局限性。眼下,用这些关卡用来针对关内向关外的攻击根本就派不上太大用处,对于这点嵩祝的心里也清楚的很,可不这样做又不行,他只能下令让各处的官兵尽量想办法对关卡进行修建和改造,以应付这种局面。
还好,明军拿下直隶后,向北并没有继续进行攻击,仅仅只是占了山海关以南的土地就停下了脚步。再加上如今明军的主要目标还是中原的清军,至少在未能彻底平定中原的情况下,明军应该不会掉头北上,打过山海关。
可是,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如此强大的大清朝,仅仅几年的时间就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又不能不让嵩祝唏嘘不已。再加上康熙突然暴病而亡,建兴皇帝继位,同样让嵩祝对前途感到渺茫。
相比康熙,建兴皇帝为皇子时虽然有贤王之称,之后又为太子足以能证明他的手段和能力。可惜的是,作为当年征战草原,又在广东围剿过叛贼的嵩祝看来,无论文治武功,建兴依旧比不上康熙,就连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丢失了北京城,凭建兴的本事能挽救这个大清朝么?
想到这,嵩祝忍不住摇了摇头,心中更是觉得悲哀。作为盛京将军,在已经被基本切断同中枢联系的情况下,又面临着明军的压制,他已尽其所能了。
不过关外不比关内,再加上一直以来满清对于关外的政策,关外无论是出产还是人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