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总认真地听,点了点头,“这已经属于精英范畴了。”
齐磊,“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
“那么问题来了,年薪百万的精英,头脑清醒,规划清晰,工作相对稳定,能力极强,在薪资基础上,贷款买了房,买了豪车,过着上层富人的精致生活。虽然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不小,消费也不低,可是以他的薪资水平,完全可以负担,且小有盈余。”
“而另一个百薪年的,当然同样优秀,但是比第一个能力略差,以他的薪资水平也可以负担得起奢华的消费,包括豪宅名车。但是,这个人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与第一个人相反。”
“信老破小,开普通的车子,并不是吝啬,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那么,这两个人到你那里去应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你会用哪个?”
王总不是凡人,一听就明白了,“别说了,懂了,选第二个。”
结合当下的情形,王总没有任何犹豫。
齐磊一笑,“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之所以选第二个,因为王总一下就明白齐磊要表达什么。第二个比第一个能力虽然差一点点,可是还没到相差到左右判断的地步。
而第一个就是现场的这些糊涂人,第二个才是真正清醒的那一个。
……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抽象?
貌似不太对啊,两个人仅仅只是消费观念上的差距,哪来那么多歪理邪说?
其实不是,这和消费观念没有关系,而是消费背后的思维逻辑。
年薪百万,就应该住豪宅,开名车,高消费享受生活。
这种理念本身就是错的,而且非常的错。
错在哪?错在住豪宅开豪车上吗?
不是,而是错在“年薪百万”!
很多人,事实上是绝大多事的中产阶级认为,既然已经年薪百万了,而且我的能力能支撑这分收入持续下去,甚至随着资历和业绩的增加,薪资还能往上涨,那何不在消费观念上大胆一点?
大多数人对金字塔尖的那个阶层是有向往的,是有感官认识的,名车豪宅就是标配嘛!
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是你有了名车豪宅就是金字塔尖了,衡量那个阶层的从来不是名车豪宅,那只是附带的福利。
而支撑年薪百万的,也根本就不是个人的能力、智慧,而是行业本身。
再说露骨一点,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劳动力的价格,不是由个人工作能力、经验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和行业增长的基本面来决定的。
就比如,你在中国开卡车和在米国开卡车的收入是不一样的。在中国餐饮行业再有能力的老板,把他放到叙利亚、阿富汗这种地方,他也赚不到钱。
同样的,y情前,你以为你能力出众,开着餐馆赚着大钱。可y情一来,你的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收入了。
为什么每一个经济危机被收购的都是中产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中产在利好时期,追求上层的物质享受,却忽略了上层的抗风险能力和清醒。
稀里糊涂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平衡一切。可实际上,风险一来,除了哀嚎,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地。
运气好的能躲过一劫,运气不好,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阶级跌落和财富被掏空。
而第一个人就属于这种,不是他消费观念的问题,而是他不够清醒,是个糊涂人。
现场的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人。
他们以为自己成了老板、成功人士,是自己的行业能力决定的,高瞻远瞩。可实际上,就是飞在风口的猪,随时可能掉下来。
可能有点伤人,可是,更残酷的是不仅仅是那些在行业中呼风唤雨的老板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也被消费主义左右了消费观念。
也认为,既然我的月薪能到多少,那我就可以如何如何消费,甚至是h呗、j呗一块儿上。
要知道,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凶险得多,大规模的经济困境每十年爆发一次,可能会影响全球局势的局部战争从未停止过,你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来自各方的围堵与构陷。
清醒与量力而行,才是最大的智慧。
还是那句话,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不是比谁更能在寒风里外出打猎,而是能活到春天的人就有机会瓜分淘汰者的财富。
……
————————
“所以……”王总大笑,压低声音,“你钓的不是鱼,而是不想掉下来的猪?”
“哈哈!”
“会是谁呢?”
两个人在会场内不自觉地寻找起来。
王总猜想:
可能是比克?那是一家很有冒险精神的电池企业,就是决策上总出问题,但整体实力不差。
也可能是苏州星恒,那家的老总在业内是出了名的老奸巨滑,王总在创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