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铁路兴国(2 / 3)

发展和国家安全,修铁路倒也不算是完全的赔本买卖。

毕竟在这个时代里,除了水网密布的地方可以借助水运之力,使得交通还算方便以外,其他内陆地区的交通简直是一言难尽,基本上一些道路平坦的地方还可以用马车以及驴车,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人挑马驮,没有马的地方就只能用人力来运输,也就造成了陆运成本奇高,几乎是水运的十倍甚至是百倍。

当十倍或者百倍的运力成本产生之后,也就限制了内陆的工商行业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沿海和长江、黄河地区商贸发达的缘故,因为除了这些地方可以利用水运在降低运输成本,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因此商品经济自然也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正所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便是这个问题的最终展现了。

当然,宁渝的这么一番教育也只是让官员们明白铁路运输所代表的的巨大意义,但是眼下也依然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铁路,毕竟在科技和生产力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即便是耗费巨资来修建铁路,也很难起到提振的作用。

因此,当宁渝抵达了南京之后,也就把铁路的问题放在了一边,马上投入到了另外一件关键事情上面,那就是发起对俄战事的总宣传,从内部环境中宣传对俄战事的必然性和正义性,以在内部否决与俄率先和解的可能。

这件事情看上去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可是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来看,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关系到对俄战事的最终结果。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明白一点,那就是华夏文化对于扩张的需求看似强烈,可是本身带着很强的实用主义,以致于真正在扩张的欲望上,根本无法同俄人相提并论,而这也是导致西伯利亚逐渐落入俄人之手的关键因素。

而简单来说,就是华夏核心文明在扩张的时候,通常会看这个地方能不能种田,能不能养活百姓,如果没办法种田,不能养活百姓,那么就没办法对这个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也就很难在后续的争夺中进行长期的投资。

像西伯利亚在华夏人心目中,那就是北方苦寒之地,即便是发配犯人流放,最远也只是到了宁古塔,也就是黑龙江那旮沓,至于更北方就根本没想过,或者说大家伙都不认为更北方能让人活下来,也就是到宁古塔为止了,再往北就甭走了。

可是俄人不这么想,他们不光往更北方流放犯人,还在更北方的地方建立据点,对那些地方进行统治,像西伯利亚以及远东的大片土地,都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才建成功的。

难道是俄人科技更发达?生产力更高?

并不是这样的,即便在清廷时期,俄人除了在军事方面略有领先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比清廷更先进,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占据西伯利亚和更北方的土地,完全就是因为他们更能吃苦,拥有对寒冷环境更强的耐受力。

而这一点从两国之间的地理差异就能看出来,像俄罗斯发家之前,基本和西伯利亚处于同一纬度,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冰洋沿岸为寒带气候,北部为极低气候,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整体上夏季短暂,冬季寒冷又漫长。

而华夏则主要以温带大陆和季风气候为主,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也就说华夏整体而言更加温暖,和俄罗斯和西伯利亚都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气候的差异也就导致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扩张更有优势。

除了气候方面以外,俄罗斯本身地理环境更差,土地承载能力更低,且缺少优良不冻港,而这些也促使俄人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可是华夏本身就占据了东亚最好的土地,土地产出也更高,使得百姓们更加偏向于内陆的富庶土地,自然也就不愿意往北方的苦寒之地发展。

也就是说像西伯利亚这种地方,华夏的百姓们根本就看不上眼,自然也就不愿意为这种苦寒之地而打生打死,而朝中大臣们更不愿意年复一年的把大量的资金投放到争夺那片苦寒之地上面,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划算。

因此,即便是宁渝带着枢密院在冬季来临前,发动了对远东俄人的战争,可是这场战事并不像之前的漠北之战一样受到广大的支持,在更多的人眼里这只是皇帝陛下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而已,没有太多的意义。

如果只是打个几个月或者是半年一年的,宁渝还可以凭借自己举世无双的威望强行打下去,可是当这场战事拖到几年甚至是更久的范畴时,光是靠威望来强行打肯定是不行的,宁渝必须要获得更多的支持,也就是找到这场战争的利益所在。

有了更大的利益支持,宁楚才能让更多人发自内心支持对北方的战事,即便是将来宁渝不再去要求,百姓们也能继续打下去——那才是北方战略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保障,否则眼下取得的任何战果都将会是无意义的。

至于俄人在西伯利亚能不能拖上几年?宁渝丝毫不怀疑这个可能,他也必须提前做好这个准备,就像他同枢密院说的那般,这场战事的底线就是彻底拿下东西伯利亚,即整个北海,而但凡有可能,自然是将整个西伯利亚纳入到大楚的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