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2 / 3)

小说:伐清介绍 作者:晴空一度

法度,如今我大楚既然已经实施了士绅一体纳粮制度,那么就需要当成贯彻始终的良法,方能充实国库,更何况于各位而言,我大楚之宽仁历历在目,为何还要贪于这点蝇头小利?”

众臣默然,他们或许都已经是朝廷的重臣,看不上那些蝇头小利,可是不代表他们身边的亲信也看不上,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只能起到不拖后腿的作用。

宁渝冷笑了一声,他既然在科举制度上让了步,自然要在士绅头上找补回来。

只有分化了士林与士绅之间紧密的联系,才能遏制士绅在朝廷内所发展的势力,那么这一次士绅集团针对新政的发难,也就成为了宁渝最好的理由。

宁忠景敏锐地察觉到了宁渝语气里的变化,眼里闪过了一丝忧虑,只怕这一次,那些底下的地主乡绅们,怕是要被彻底打压下去了。

“朕以为,当今天下之忧患,在于土地之兼并之风,倘若放任地主乡绅,乃至于将来的商贾买地成分,怕是百姓再无立锥之地,因此朕以为需抑制兼并,稳定百姓生计。”

宁渝这番话说得是再也正常不过了,可以说也是历代君王都会强调的一点,可是在众臣听起来,却是感觉怪怪的,这可是皇帝头一次说要抑制兼并的。

实际上,在宁渝的心里,最初的想法的确没有想过抑制兼并,因为很简单,传统社会里土地和人口的关系存在很大的边际效应,也就是说在中国目前的土地上,单位面积产出虽然高,但是消耗的人力也高,以致于效率低下,而西方农业则是在单位面积产出略低的情况下,却只占据了很少的人力,因此反倒效率更高。

因此在宁楚的原本想法当中,是有过放任兼并,从而提高单位效率的思考,并且倒逼人口进入工商行业,乃至于进行人口分流,引导他们去海外生存,从而缓解本土的人口压力,拆掉这颗人口爆发大炸弹。

可是这一切都太过于想当然了,因为工商产业的发展毕竟还是太慢太慢,所能够容纳的工业人口依然太少太少,至于移民海外本身就是一项长久之计,根本不可能将这么多的人口一下子转移出去,这个选择到这里其实是走不通的。

在面对目前一亿多的人口,未来三十年可能会达到三到四亿人口的事实前,宁渝必须要稳固农业经济,也必须要让这么多的人口通过农业保持稳定状态,否则一旦爆发起来,那就是一场太平天国之乱。

由于这颗大炸弹是一颗延时炸弹,因此宁渝现在还有足够的调整时间,其解决办法就是在继续推动工业革命的同时,保持好并稳固住农业的基本盘,要把那些多余的资本从农业上挤压出去,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兼并,并将这些资金引导到工商业的发展上去,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朕以为,想要抑制兼并之风,便需要实行土地政策登记制度,自即日起,所有的挂靠、投寄行为都需要进行严厉打击,不仅要处以相应的罚金,且相关的土地均由名义方所实质持有,官府不再受理类似的投寄官司。”

宁渝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冷笑,这只是针对士绅的第一道开胃菜而已。

可是当大臣们听到了这里,却不由得脸色一变,从法律上否定投寄挂靠关系,这倒也没有什么,毕竟一般通过投寄挂靠的都不会闹上官司,可是后续的土地均由名义方实质持有,表面看上去这是为士绅们考虑,可是一旦有了这条法律,又怎么会有人进行投寄?

在明清之际,土地投寄之风非常浓烈,原因很简单,大家为了躲避国家的税收,便将自家的土地交给了那些宗室豪门,因为对方是可以不用交税的,这样一来便只需要给这些宗室豪门交租子即可,自家的收成反倒更多些。

这种投寄之风发展到明朝末期的时候,天下田地中足足有八九成,都挂靠在了宗室名下,以至于明末土地财政制度彻底破产,朝廷根本收不上钱来,只能对那些没有投寄的田主加倍征收田税,导致这些人纷纷破产,沦为流民。

当然了,眼下的宁楚实施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制度,已经从根源上减少了一大部分土地投寄者,眼下的这个政策便是对禁止投寄的再一次警告。

宁渝自然不会只有那么简单,他很快又抛出了自己的第二颗炸弹,“所有土地买卖需要在官府监督下进行,并且在征收土地出让契税之外,还需要额外征收印花税,以此保证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印花税?”

众人被这个名词给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又是什么税?印花又是何意?

望着迷茫的众多臣子,宁渝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印花税在这个时代名声不显,可是在后世却堪称大名鼎鼎,被誉为“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这个意思很简单,即印花税是最不会引起百姓反感的税收。

历朝历代以来,收税一直都是一件辛苦活,百姓们为了生活更加轻松一些,许多人都会想办法少交甚至是不交税,而君王们也是想了各种办法,去征收更多的税收。双方的斗智斗勇,堪称是一部几千万字的伟大巨著。

因此收税本身变成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