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节 九边(1 / 2)

土地改革,让新明乃至于华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之前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受到了明显的遏制,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土地,甚至于社会谣传说超过一千亩地的将交15%的税收、超过五千亩地的将交20%的税收,让地主们如惊弓之鸟。

靴子落地,朝廷不是加了税收,而是宣布五年内不耕种的土地将免费收归国有!

由于东南国移民和东北建设移民的压力,使得地主不能把佃租提高,否则农民宁可移民,这地谁想种就种!

土地改革必须配套“皇权下乡”,只有朝廷的触角伸进农村里,土地改革才能够成功,毕竟一个乡府摆在农村里,他们专做这种事务,乡官天天下乡,岂是城里官吏们蜻蜓点水式的管理所能相比的。

农民不可能自行进行大的工程,新设立的乡府可以发展乡村经济、开僻道路、发展水利、平整土地,统一管理,把农业种植知识普及化,提高了生产力。

还建立了学校,开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进行扫盲。

建立了医疗站,医生为农村公共医疗和卫生防疫做出杰出贡献。

乡府不仅能够调配、动员劳动力和资源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工业,也为实现普通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基层自治开辟了道路。

你必须扫盲,民智才开,才能推行下一步。

还有,乡府可以加强人口管理,乡官长年累月在乡村里,别人什么猫腻都做不了,呆久了他们一目了然。

在这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皇权下乡中,也有反复,有人弄虚作假,但是大的骚动没有,影响社会,动摇国本的大事无,这一场改革居然波澜不兴地完成了!

朝廷鼓励的是每丁占有土地不得过百亩,超过税收翻倍。

鼓励生育,本来不超过百亩的土地交税为二十税一,如果该丁口有未成年孩子时,土地税收为零!

百亩以上的土地无此优惠,铁了心朝廷就是要大力遏制土地兼并,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上亿农民没土地,哪一个统治者都睡不好觉,即使是颜常武也是如此。

在一些土地有多的地方,朝廷鼓励种粮大户承包,生产粮食三分之二卖给国家,则可以免税。

当然,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此巨大的变革,其实颜常武并没有多费心,他在南京城里坐上一坐,整个大明的形势即时稳定,这就是开国之君的能耐!

他重点关注在北方,关注着与喀尔喀骑兵对峙的明军。

……

大明明在北方的防御非常完善,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天津藓县)、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之后蒙古衰落,鞑靼人兴起,主要在辽东镇大战,明朝丧师累累,但最终鞑靼人败了。

然后漠北的喀尔喀骑兵南下,九边重镇诸镇开始变得重要,朝廷着各镇加固城防,补充兵员,边境一线又热闹起来。

对付游牧民族绝非易事,他们一人数马,一日百里全无问题,上午进攻京师,下午就到了藓州镇,第三天到达山海关,把京师以东都轮一遍,处于你两条腿打不了他四条腿,他想揍你就揍你的悲惨境界。

明代貌似建立了完善的对北卫所防御体系,而实际上蒙古军队却可以在各城防要塞、卫所之间来回机动,整个明代北方边防便是个大筛子,到处漏水,到处透风。

游牧民族的骑兵本来难对付了,明朝还自己作死,朱元璋想以屯田兵为防御,一边屯田一边打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分驻各边镇的亲王、tj、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兵员缺乏,粮食又少,边军屯田还不能做到粮食自给,朝廷便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也因此充足了。

但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却让盐商纳银换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自然不再管边境的粮仓是否装得满,边地日见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来越困难了。

武宗以后,边将冒饷,边兵逃亡,诸如此类的事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池,虽然朝廷屡次助饷派兵,要不是杯水车薪,要不就是添油战术,终究不成事!”

“如今朝廷重行旧制,着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总督大人您看,那边就是盐商资金新开僻的田地!”藓州镇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