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璄是太子,外出开宫是早晚的事情,早一点或是晚一点并无大碍,李恪对这个也并不介意,而且留着李璄一直在宫中李璄也难以成长,李璄早点出宫还可以早些历练,也算是好事。
李璄突然这么说,李恪起初也没有多想,反倒颇为高兴,毕竟李璄小小年纪便有这种想法至少说明他有几分胆识和担当的,当场也就应允了下来,准他年后开宫。
可就在李恪回甘露殿的路上,李恪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实际上以李璄现在年纪外出开宫建衙还早,他也不会对开宫之事知道的这般详细,李璄知道这些东西一定是有人告诉了他,甚至可能有人在撺掇他,李璄才会如此反常。
李璄身为太子,能够接触到李璄并给李璄灌输概念,怂恿他做出决定的人不多,无非就是那寥寥几人。
一想到这个,李恪不禁有些担忧了,李恪从来不怕李璄掌权,正如李世民不怕李恪掌权一样,但一旦李璄开宫背后的事情和武媚娘相干,那就足够叫李恪不安了。
李恪一想到此事,一回到甘露殿,便命人传见了狄仁杰。
狄仁杰是李恪早年就为李璄觅下的陪读,自打李靖懂事后便一直陪在李璄的身边,李璄的事情他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李恪不方便直接问武媚娘或是李璄,问狄仁杰也是一样。
因为李璄还未开宫,所以东宫属官暂且空置,李恪给狄仁杰定的官职是校书郎,平日里就在皇城内的秘书省上值,距甘露殿不算远,李恪传召,狄仁杰很快就到了甘露殿。
“臣校书郎狄仁杰拜见陛下。”狄仁杰进殿,站在殿中,对李恪拜道。
李恪抬头看了眼狄仁杰,笑道:“怀英来了,起身吧。”
“谢陛下。”狄仁杰应了一声,站起了身子。
狄仁杰八岁时奉李恪的太子令为李璄侍读,而今已经六载,现在的狄仁杰已经一十有四,颇有几分翩翩少年郎的模样了。
李恪问道:“怀英近来在秘书省待得如何,可还能适应?”
狄仁杰回道:“秘书省中多时博学之士,臣在秘书省为官自觉小有长益。”
李恪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秘书省虽是清职,校书郎也官才九品,但却也是磨砺人的地方,尤其是对你们这些少年人而言。你也莫要因此而懈怠了,你要知道,朕的恩师中书令岑相当年也是秘书省出来的。”
狄仁杰有才干,李恪一直是将狄仁杰未来的重臣、宰相,甚至是将来的新帝辅政心腹之臣来培养的,李恪用帝师岑文本当年的事情来激励他,就差指着岑文本在中书省的位置对狄仁杰说一句“卿终当坐此”了,李恪对狄仁杰的看重已经溢于言表。
以狄仁杰的年纪,如果是寻常人有李恪这句话,想必已经是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了,但狄仁杰生性稳重,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同李恪打交道了,故而显得还算沉稳。
狄仁杰回道:“陛下说的是,秘书省虽是清衙,但臣在其中能学的还有很多,岂敢懈怠。”
李恪看着狄仁杰的模样,脸上不禁多了几分笑意。当皇帝的兴许多有昏聩平庸,甚至智力不齐之辈,但是能做宰相的却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庸才,哪怕是干才不显,靠着溜须拍马,帝王幸进上位的,也一定是聪慧之人,胜于寻常,更何况是狄仁杰这种宰相中的翘楚,青史流芳的名臣。
其实眼下狄仁杰的情况本就是李恪一手促成的,李恪知道秘书省是清闲之职,不是养才最好的地方,李恪如果只是想培养狄仁杰的才略,将他安排去尚书省也不是难事,但李恪却偏偏要把狄仁杰压在秘书省。
武周朝的狄仁杰可谓大器晚成,年近五旬方才入朝为大理寺丞,在地方磨砺多年。
但这一世的狄仁杰因为李恪的缘故,已经成了太子侍读,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朝堂,他的路一定会比原本顺畅许多许多、
所以李恪为了避免秧苗助长,专门在狄仁杰心气最盛的时候把他压在了秘书省,而狄仁杰的所作所为也叫李恪很是满意,秘书省上下对狄仁杰评议颇高,不愧李恪的倚重。
李恪道:“凡朕擢拔于微末的人,无论是岑相、王玄策、马周这些文臣,还是席君买、薛仁贵这些武臣,都已经身居要位,为我大唐国之栋梁。你跟他们一样,也都是朕一手提拔的,你也需好自为之,不要叫朕失望,毕竟朕要的可不是一个太子侍读,太子身边也不会缺了一个侍读。”
如果说之前李恪的话多是在宽慰狄仁杰,那现在这句话就是在鞭策狄仁杰了。
李恪的意思无非就是告诉狄仁杰,自己对他看重不假,但李恪这么看重他可不是只为了一个合格的太子侍读而已,太子的身边从来不会缺了侍读,毕竟陪太子读书自顾以来就是数一数二的美差,如果狄仁杰不能做得比旁人更好,李恪也不是非他不可。
“诺。”狄仁杰闻言,神色一凛,当即应了下来。
李恪对于自己的倚重,狄仁杰一向都清楚,狄仁杰小小年纪便被皇帝钦点为太子侍读,入仕为官虽只为校书郎,但同比也是很高的起点了,更有甚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