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二年,正月末。
当长安这边东征的事情已经一切准备停当,将欲启程的时候,新罗使节金法敏经过近月的快马加鞭,一路急赶,也回到了新罗。
新罗的国都定于半岛东南的金城,身为新罗使节的金法敏在回到金城后第一时间并未去见新罗女王金胜曼,而是回府见了自己的父亲,新罗实际的掌权者金春秋。
金春秋,新罗重臣,官拜大角干(宰相),新罗真智王之孙,真平王之外孙,在去岁初的毗昙之乱中和手握重兵的妻舅金庾信一同平定叛乱,拥立并架空了新王金胜曼,成为了新罗第一权臣,此次金法敏出使便是金春秋的意思。
“回来了。”金春秋进屋,看着在屋中站着的金法敏,对金法敏道。
金法敏看见金春秋进屋,忙行礼拜道:“儿法敏拜见爹。”
金春秋抬了抬手,让金法敏起身,而后问道:“这次出使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金法敏回道:“爹放心,陛下已经答应了出兵的事情,算算日子,大唐的东征大军已经快出征了,不日便将行抵辽东,到时便是咱们新罗一雪前耻的机会。”
金春秋闻言,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意,新罗因为亲唐,所以不为高句丽所容,又因为和百济乃世仇,所以新罗在半岛之上的局势并不容乐观,短短几年内已经被两国侵蚀三十余城,若是没有外力相助,以新罗如此的处境,也不知还能再撑多久。
新罗请大唐出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几次都被回绝,这一次总算是成了,金春秋的心里也放下了担子。
金春秋在确定唐廷的意思后,才又接着问道:“唐廷要的东西可还多,钱粮兵员之类还在我们新罗承受能力之内吗?”
金法敏道:“大唐沃土万里,物产丰饶,最是富庶,对我们倒也不曾苛求,钱粮之类并不曾多要,只说了我们量力而为便可。”
金春秋闻言,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思虑了片刻后,道:“陛下虽然不曾开口多要,但我们该懂的礼数还是要懂的,毕竟这也是咱们父子交好陛下和大唐的绝佳机会,粮草就按之前说好的三万石备着便是。”
金法敏道:“三万石粮草足矣,但陛下对东征却还有一个顾虑。”
金春秋忙问道:“陛下在顾虑什么?”
金法敏回道:“先王病故,大王登基未久,不掌朝政,朝中诸事都由爹来决断。陛下知道如今新罗的情况,似乎对咱们新罗的朝堂颇不放心,担心这边战事拖得太久,给了西边的吐蕃可乘之机,危及关中。”
金春秋一听金法敏的话,顿时有些慌张了,李恪是君王,金胜曼也是君王,金春秋架空了金胜曼,便是权臣,君王大多是不喜欢权臣的,哪怕不在本国内,金春秋担心会不会因为此事惹地李恪不悦。
金春秋忙问道:“陛下可是对我在新罗所为不满了?”
金法敏回道:“这应当没有,陛下是天可汗,如何会有心思去关心咱们新罗朝堂上的这点事情,陛下只是担心我们新罗朝内决策不一,会打乱了陛下的部署,将战事拖得太久。”
有了金法敏这句话,金春秋才放心了几分,问道:“这可是陛下亲口所言?”
金法敏道:“陛下亲口说了,新罗这边是国主当国也好,权臣辅政也罢,这些都是咱们新罗的内务,陛下绝无心插手,陛下只要知道咱们新罗主政之人不会误了战事,对陛下、对大唐忠心耿耿,如此就足够了。
我知道爹的意思,故而当时就代爹应下此事,同陛下说了,咱们父子对陛下必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志的。”
金春秋一拍胸口,道:“陛下会有如此担忧也是正常的,毕竟大唐与吐蕃不和,陛下要防备吐蕃,自然不想大军停留高句丽太久。”
金法敏道:“爹,陛下不愿在高句丽屯驻重兵,又对爹如此认可,这未尝也不是咱们的机会啊。”
“你想说什么?”金春秋对金法敏问道。
金法敏回道:“儿在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一事,爹也是王族之后,论及对我新罗的功绩,爹更是远在大王之上,去岁先王病逝,这大王之位本该是爹的,为何偏却交给了金胜曼,难道爹就甘心吗?”
金春秋听着金法敏的话,先是一惊,连忙看向了门外,确认了屋中除了他们父子再无旁人,这才放下心来。
金春秋低声道:“你怎敢如此说话,你可知你这话是大逆不道。”
金法敏道:“此间又无外人,爹在怕什么,如果我新罗国中,不管是朝臣还是军中将士,至少有八成是心向爹的,只要爹想坐王位,谁能阻挡。”
金春秋一向知道他这个嫡长子是野心之辈,可不是什么消停的人,金春秋道:“因为大王是圣骨,而我们只是真骨,除了圣骨血脉外,我们真骨是坐不了王位的。”
新罗人的血脉高下,依骨品制分三六九等,在区分尊卑的同时也决定了每个骨品层次所能做到的官职,金胜曼一类的圣骨居首,可继王位,而金春秋所处的真骨便是第二等,可以位极人臣,但却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