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却不是风流债的奴隶。
另外一点,他知道自己的原身才是被甄家抚养长大的甄宝玉,是面前这个小妮子叫了十余年的亲哥哥。
有这一层关系在,他对甄茯隐隐中总是多了几分关切,少了几分亵渎之心。
至于探春……
贾宝玉略感头疼,这丫头虽然也叫了自己好几年的哥哥,但是,谁叫自己是个假货?谁叫她是在十二钗正册中位居第四,仅排在宝黛及元春之下呢?
自从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并非贾家宝玉,他心中就有了给所有金钗幸福的野心。
这是他自前世就带来的执念与野望,以前只是被理智和人性压制了而已。
所以,对于自己今日所为,贾宝玉并不真心后悔。
他只是担心探春的身子。
……
当知道邹氏来的目的的时候,贾宝玉只是笑了笑。
还以为什么大事呢。
原来甄家是被这这件事给吓住了。
朝廷确实要追缴“老赖”在国库的欠银。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库确实缺银子用了,不催债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提起追债这个提议的,居然是忠顺王。
贾宝玉毕竟没有到六部细细考察过,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他哪知道该给百官发俸禄的国库,居然还是百官的债主,而且这债还不轻。
没什么可说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贾宝玉等人当即同意了忠顺王的提议。
议程都谈好了,就待选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担任“讨债使”就可以正式启动流程。
至于甄家的事,贾宝玉也是后头才知道的。
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知道忠顺王的真正用意。
你不是会理政,处理国事处理的好么?这回事涉你亲舅舅家,看你是包庇还是不包庇……
包庇,他们自然有酸话说了,不包庇,嘿嘿,那可是你亲舅舅,你母妃的娘家,你身上的一切,都是你母亲带给你的。这么做,岂非忘恩负义?
忠顺王此举,无他,就恶心人罢了。
贾宝玉想通这一点,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
忠顺王连这等招式都用上来了,可见也没什么别的招了,这岂非好事?
至于甄家欠的几百万银子,他也已经了解,确实大部分都是花在太祖爷和太上皇两位大佬身上了,人家只是替这两位背债。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就算不讲私情,自家老祖宗花了的银子,能叫人家臣子填坑吗?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让甄家全部归还这几百万银子。
他也不怕忠顺王等人借此生事。
这件事,太上皇心中肯定也是有数的,不然,这笔账能在国库的户头上累计六七十年之久?
忠顺王爱闹就闹呗。
他想过,甄家这笔账,太祖爷和太上皇之所以都不给消掉,大概就是不想背上一个“奢靡”、“铺张”的名头,所以就让甄家一直背着,他们也不会让甄家还。
这等不体面的事,太上皇应该不会愿意有人拿到台面上来说。
所以,忠顺王不得太上皇喜欢,是有原因的,就是不会来事……
这些详细的情由,贾宝玉自然不会与邹氏细说,只是叫她不要担心,不会有什么事。
但同时也隐晦的提醒她,回南京之后,要将自太上皇下江南之后再发生的借款清理出来,按数补齐。
贾宝玉不知道甄家到底有多少借款是花在两位老皇帝身上的,但是他们要是自己铺张浪费,然后把账也全部算在两位老皇帝的身上,让圣人背锅,是不是也不大好?
看邹氏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后,还是面色为难,他就知道,甄家绝对有这个意思……
摇摇头,没说什么。
见惯了大富大贵的人,实在难忍清贫。
甄家与贾家不同,甄家的立足之本,全靠圣眷。而贾家,靠的是先祖的军功。
所以,甄家哪怕一时比贾家富贵,但是败落的,也比贾家更快,更彻底。
这一次追债,就会扯下他们最后一块遮羞布……
……
邹氏离开,甄茯如愿以偿的仍旧留在贾府。
晚间的时候,贾宝玉终于忍耐不住,在好好沐浴一番之后,悄悄摸到秋爽斋来瞧探春。
探春的房间是没有隔开的,所以贾宝玉一进门,就能看见屋里的全貌。
包括低头在大理石桌案之后埋头作业的探春。
招手示意跟过来的翠墨留在外头,贾宝玉独自走进去。
他的脚步很轻,不想吵醒那时而沉思,时而皱眉的丫头。
明亮的灯光照耀在探春的脸上,将她的俊美娇俏全部展露出来。
探春是个有个性的人。
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神采。
曹公给的外貌形容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