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贿—赂
韩青松出去找赵部长。
孙卓文气得直咬牙,对黄伟忠道:“什么东西啊,等求着我吃我都不稀罕去吃。”
黄伟忠就劝他别生气,“韩局初来乍到,刚转业,部队来的,不了解咱们的习俗。”
他们这里,一般新官上任都会请下属搓一顿,当然下属也会送上“薄礼”,套套交情,皆大欢喜。
哪里知道这个韩青松不按常理出牌,处处都透着傻气,格格不入。
韩青松去找赵部长,问问自己的粮食关系来了没。
赵部长笑道:“来了,以后在咱们公社。”又问:“韩局以后是在食堂吃还是回家?”
韩青松:“早晚一般在家吃,晌午要是来不及就在食堂。”如果真碰上有事,忙起来也够呛。
除了全家都住在大院的,一天三顿可以从食堂吃,其他人基本都是晌饭这里吃,甚至很多人都三顿回家吃。
那样就能把粮油等领出来回家做,可以补贴家里的口粮。
赵部长看他说话一本正经非常严肃,跟乡下基层干部那种笑哈哈打成一片的风格很不一样,暂时摸不着秉性。
他道:“知道韩局没粮票,我就提前两天发。你要是想回家吃,可以去食堂开单子再去粮管所把粮食领出来。”
想领多少领多少,跟食堂组长沟通就行。
韩青松就把自己这个月和下个月的粮票都领了,其他的等过两天和大家一起发。
他先去食堂开了单子又去公社后面的粮管所预支三十斤口粮,其中一半细粮,另一半再按照粗细比例换成更多的高粱面和玉米面。
一般机关工作人员一个月三十斤的粮票,六成细面,四成粗粮。
不过这里面也有点乱。
土生土长的公社人员,是一斤直接入口的馒头、窝窝头等,这是困难期流下来的规定,至今没改掉,当地基层干部意见很大,因为根本不够吃必须另想办法。
而县里或者外面转过来的关系,就是一斤加工好的粮食,可以自己和面做来吃的那种。
韩青松的跟人不一样,他是44斤全细粮。
这样的好处就是,想吃粗粮,可以自己拿粮票换,一斤细粮可以换不等类的粗粮三到五斤,如果换红薯甚至可能七八斤。
不过吃不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拿细粮票去换粗粮,毕竟粗粮多,回家人口多也能填肚子。
他十五斤细粮票换了不到五十斤玉米粉和高粱面,另外一斤粮票三两油,他也都换了。
粮管所那职工还主动跟他透露粮管所有福利,可以花钱不用票买煤油,最多五斤,一小桶。
粮管所这种大的单位,都备着煤油,他们按定量一个月有几大桶。
以前紧张的时候也不够,不过现在经济条件比60年代初好了很多,粮管所就很宽裕,不但自己职工可以发福利,多了的所长还能拿出去卖。
这个不算违规,算他们的福利。
当然,不是随便谁都能买的,基本还是要有地位或者有关系才能买到。
乡下社员们要从大队里领煤油票,一个月也就三两到半斤,困难的时候一年也就五斤,非常紧张。
城里一个月有一斤半,干部之类的自然要多一些,但是有些国营单位会发福利,比社员们待遇好很多。
这就是城乡以及社员和国营单位的区别,所以老百姓都羡慕吃公家粮的,削尖了脑袋都想进城。
韩青松换了粮食拎着煤油回大院,差不多晌午,开始吃晌饭。
食堂也简单,馒头、面条、饼子,菜是大锅菜,基本都是当地时蔬,油自然比社员们吃得多,甚至还会有肉渣在里面。
主食需要粮票加钱,菜只需要交钱。
食堂有时候也会做肉菜,不要肉票,但是钱多,比拿肉票去买起码贵一半多。
另外可以自己叫小炒,这就更贵。
韩青松打了饭菜自己也没吃,扛着粮食,把肉装在挎包里,拎着煤油桶回家去。
晌午韩青松回来,林岚很惊喜,没想到他扛了粮食回来,还有煤油!
“吃饭了吗?”
韩青松把饭盒和挎包交给她,“还没吃。”
林岚一抹看看包里居然有肉,顿时眼睛都亮了。
太好了!这都多少天没吃荤腥了呢。她怕孩子们兜不住听见肉会高兴得大喊大叫惹得人家眼红,也不公开,只想着等吃完饭得把肉赶紧加工一下。没有冰箱,肉怕坏,基本都是先切块干煸,把油煸出来,只要不加盐和水,剩下的慢慢吃不会坏。
韩青松看她眉眼都带着笑,就觉得这肉买得很划算,连带着也感谢屠宰组组长。
看他回来,原本几个顾不得吃饭在抢收音机的孩子立刻装没事一样,叫了一声爹都赶紧吃饭。
林岚就把韩青松打回来的饭菜放在桌上,“看看食堂的是不是比咱们家的好吃。”
三旺惊喜道:“食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