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他官儿小,你愿意叫他声三哥是抬举了他,不愿意就当手下使唤,他要有什么怨言,回来告诉我,我来收拾他。
还有,赶紧回京,不用怕,那些个嫉贤妒能的再多嘴,有我给你撑腰,你这次出去也受了不少委屈,回来跟我说,姨奶奶帮你出气……
国家正值用人之际。皇帝的性子哀家清楚,总归不会让功臣没个下场的……。”
既然是口谕,这里面也就没什么文绉绉的话语,不那么正式,也亏这个赵光记性不错,竟是把这么大段话几乎重复的一字不差,就连里面关切的语气都学了个七八分,复述完毕。立马上前一把将赵石扶了起来,笑语连珠,“大人这恩宠实在是让旁人羡慕都来不及地……卑职现任羽林右卫仓曹库官,沾了皇亲的光儿,才弄的这个差事,这次可是太后娘娘亲自将卑职叫进宫里当面吩咐的,为了不落人口实,太后娘娘也就没写手书。
本来还以为要费些周折。没想到到了这里,就已经听到大人之威名,啧啧,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吧?大人的名字就已经遍传草原,这等才干。着实让人钦服啊。”
赵石也笑了,来草原已经数月之久,扎一见到秦国来人,到也觉得很是亲切。“自家人,就不必客气了。”
“李将军他们已经回京了?”
“李金华将军?两个月之前李将军便已带兵返京,啧啧,当时那场面卑职可是去了的,百战之军果然不同凡响,皇上更是亲自下旨,诏枢密副使汪道存汪大人亲自率众官亲迎,大人率一只孤军。转战千里的故事已然遍传京师,圣上也是龙颜大悦,赐下地恩赏也尤为丰厚,私下里谓大人为第二个勇毅侯的。
不过大人……行事也太过……出人意表了些,一些御史台和兵部的跳梁小丑参大人擅离职守,又临敌畏战,弃众军于不顾之嫌,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鸡蛋里挑骨头。有人嫉妒大人的功劳而已,陛下圣明。哪里会为他们所惑?
之后更有李将军力陈大人于数万金兵围追堵截之中,率兵亲自断后,最后溃围而出的功劳,现在估计朝野物议已然平息了的,不过卑职被太后娘娘催促出京,并没听到陛下对大人的封赏……”
“魏王殿下……”
这人到也机灵的很,眼光一闪,马上便道:“魏王殿下劳苦功高,又受了伤,已然回京述职修养,也许在枢密院任职,也许是武学,也许是兵部,陛下地心思谁又能猜得到呢?”
赵光神态之间尊敬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讨好之意,也许赵石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太后那里对他如此关切的原因,但赵光心里却是明镜一样。
赵氏一族也可以说是世代将门,但从大秦立国以来,却从未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便是当今太后被选为妃嫔,如今更已贵为太后,赵氏一族也未见有多少起色,纠其根底,还是族内子弟不成器的缘故了。
而这个本路冒出来地赵氏远支子弟,从一介寒门,不数年间便已经贵为羽林指挥使,若说之前还有人说这个年方十五的少年是走了运道罢了,之后东征之际,这人率兵连破金兵,屡建功勋,就已经不能用运气来形容了,隐隐然,此人已是大秦年轻一代将领之首。
这样一个人,不管这亲戚关系是怎么来的,如今也总算是赵氏一族中人,自然便有许多族中之人对他寄予厚望,给以关注的,听说赵石陷于河东,很可能已然战死,失望之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据说那位在凤翔掌管团练,当今太后地父亲大人更是在得到消息之后破口大骂,小人妒才,陷大将于敌阵而不救,着实该死云云,可见其痛心之处了。
不过峰回路转,这人竟然活的好好的,消息传回京师,自然便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太后这边更是大喜过望,召他进宫不过是因为他是赵氏长房三子,值得信任罢了。
不过他心里也没底,胡人的地方是那么好去的?还要路过金国境内,一个不好就得把这条命给丢了。
还好,身在河中,他远支的一个侄子保举来了一个人,这人出身崔氏大族,才入大秦不久,在崔氏族内,对河东的山川地理熟悉地人大有人在,于是先到河中,在崔氏族内找了个靠得住的人带路,这才出关东向,一路上没少担惊受怕,不过,这差事到现在看来,是办下来了,只要跟着这位看上去活蹦乱跳的大人回去,这功劳总自然也就少不了他赵光一份的了。
赵石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也道了句果然,那位圣上心机城府都是一等一的厉害,怎么会给魏王谋反的机会?
“大人,您看咱们是不是早日回京为上……”
“不急。”心情放松之下,到也不急着往回赶了,“好好休息几天,这一路上很是辛苦吧?”
赵光苦笑,这一路上哪里是辛苦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这简直就像是在提着脑袋赶路,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为了少些麻烦,连个护卫都没敢带,他虽是将门出身,胆气到也不是太小,但身处敌境,人生地不熟的,路上遇到哪个都好像不怀好意一般,这等地煎熬着实考验人地神经坚韧程度。
不过这些他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