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节 王牌对王牌(2)(2 / 3)

央,一副副的铁甲,被一辆辆的战车,推到了中军大纛附近。

羽林卫与虎贲卫的两千骑兵,开始在后勤人员的帮助下,将胸甲穿戴整齐,系上扣子,戴上一顶顶高高挺立的头盔,接过一柄柄的骑枪,然后,他们放下面罩,仅仅露出眼睛在外。

然后,他们就组成一个密集的骑兵阵列。

这个阵列是如此的严密,以至于远远的看上去,他们就如同一堵坚实的墙壁。

虎贲卫的程不识,曾经写了一本胸甲纪用的小册子,义纵自己也根据这本小册子,写了一本叫做战阵实录的练兵手册。

这两本小册子里,都有一条原理。

既冲阵之道,在于敌我之比,而非我军之多寡。

甚至,在虎贲卫内部,还有着一条被数位军官总结出来的公式。

根据这条公式,大家发现,在战场上,尤其是冲阵的时候,进攻方在理论上的最大战损率。仅与当面之敌的数量形成正比。

而不在于我军有多少人,敌人有多少人。

在单一单位面积内,在近距离的格斗中,这个公式更是神一样的真理。

过去的所有演练,都证明了这个公式可靠性。

因为,它的发明者是以程不识为首的虎贲卫将官,因此。在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被称为‘虎贲定理’或者又称为‘程氏定理’。

这是汉军第一次。从数学计算与原理中,找到了提振自己战斗力的方式。

从此以后,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就掀起了用数学为军事服务的**。

程不识甚至写了一本作为弓弩兵教科书的强弩纪用,在那本册子里,程不识在天子的支持下,借用了包括太史署在内的汉室数学机构,计算出了从五百到五千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弓弩兵的火力投射打击效率。

那本强弩纪用因此成为了武苑的教材。

如今,在虎贲卫和羽林卫内部,想升官?

不懂数学,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以上的军官,甚至人人都有一个数学家的老师了。

作为羽林卫的都尉,义纵的数学成绩,也因此不断提高不提高不行。万一下面的军官,比自己还强,这都尉的脸,往哪里放?

要知道,汉军中,从来都是看能力而非身份来决定地位的。

此刻。义纵的脑海中,其实是无数的数字在翻滚。

他左右两侧的十几个军官,也拿着一个小算盘,在不断的拨动和计算。

然后,一张张的白纸,递到了义纵面前。

义纵一边看,一边将这些结果在心里与自己计算的结果对照。

这是羽林卫和虎贲卫如今的典型风格。

在天子的提倡和鼓励下。羽林与虎贲两卫,上上下下,都盛行打仗之前,先算账,列阵之前,先算敌我对比,甚至就是冲锋,也要先算我军与敌军的距离和速度。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而且实用。

所以,久而久之,到了现在,哪怕天子不监督,大家也都自觉的维持着这个习惯。

“我军与敌军数量大约在一比一左右”此刻义纵心里在反复的对比着敌我的人数、敌军阵列的长度与宽度:“敌军阵长五里左右,厚约两里”

低头看着那些白纸上的计算结果,义纵心里,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许多副不同的画面。

那是匈奴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能对汉军造成的最大打击和火力投射面积的情况。

然后,义纵抬起头来,举起自己的手,开始对其他军队下令:“南军甲部,向前三百步!”

“北军乙屯,后撤五十步”

“云中郡甲曲,前移一百步”

一个个的命令被下达下去,然后通过令旗,传达到了相应的部队。

汉军的阵列,开始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战车前移五百步”义纵将最后一条命令下达。

于是,出现在匈奴人眼前的汉军阵列,就开始变得奇怪而扎眼。

这是一个类锥形的军阵。

在左右两翼的是汉军的轻骑兵和弓骑兵,他们被分成大小十几个战团,彼此之间的距离,被统一在一百五十步。

每一个骑兵之间的宽度是三步左右。

远远的看上去,他们仿佛是悬在平原上的一些散兵游勇。

但实际上,任何稍微有经验都知道,这样的阵型,非常的科学。

每一个战团之间的距离,敲到好处,每一个骑兵之间的距离,也刚刚好。

这使得他们能将自身的火力和速度,发挥到极致。

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将更加契合,哪怕出现意外,也不会出现彼此冲撞和相互干扰的问题。

至于在中军,两千胸甲骑兵,紧密的结成了一个厚实的坚固阵列。

这些骑兵是如此的显眼和如此的让人注意。

以至于哪怕是相隔三里,所有的匈奴人的注意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