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造李超的反(1 / 2)

尚书省的考核并不太顺利。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亲自主持此事,吏部上下一阵忙碌,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拿出了一套考核章程。

只是事情在省内一公布,就遭到了省内官员和吏员们的集体反对。

官员们是嗅到了此次考核的严苛,李可是说的清清楚楚能者上庸者下,能进入尚书省那也是不容易的,可现在却不论出身不问资历,只论办事能力。不管在尚书省干了多久,只要考核成绩不过关,就要被降职、免职,这么大的压力,谁受的了。

能在尚书省当官的,可没有几个简单的。这年头能当官的,本就是勋戚豪门,哪个来头简单。

李一来就要搞这个,谁愿意。

吏员们也不愿意。

李给吏员们的考核,说的明白,一样的凭本事决定升降去留,甚至在优秀者中选拔堂后官堂后吏。同时,李也表明,尚书省的吏员,优秀者,甚至是能够直接升任尚书省内主事等小官的。

这本来对吏员来说是好事,哪怕是过去的老吏,做的再好,可吏就是吏,官就是官,他们是不可能升为官的,那是条难过逾越的鸿沟。

但现在,有本事的也一样有机会升上去。

只是吏员们没太多高兴,因为随着这一条,后面还有一条。

那就是尚书省内的吏员,也不再限出身,今后所有的吏员职位,不限出身,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公开参加吏员考试,只要成绩好,就能够录取。

本来,吏员这个阶层,也有点很固定的意思,差不多算是世袭了。一个吏员,那么一家世代都是吏员,父传子,子传孙。

正常情况下,吏就是吏,做的好也不能升为官。

而官就是官,做的差也不会贬为吏。

官吏分明,不会混乱。

一般的读书人是不堪于做吏的,他们顶多做幕僚。一旦为吏,以后想上升就难了,入为吏职,算是绝了仕途。

但是现在,李却要打破这条界线。

开放吏职,不限出身,读书人可以参加吏员考试,然后以成绩录用。当了吏员,也不影响他们以后参加科举,不影响他们将来入仕。

这样一来,现在的这些吏员,就多了许多竞争者了。

说句实话,虽然吏员们多是世家,有经验。但相比起来,他们跟那些读书人比,尤其是一些出身好的读书人比,那条件相差还是很大的。

一旦朝廷把吏职放开给读书人,且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不会影响那些人以后的仕途。

那么这些刀笔吏老油条们,马上就能猜到以后的展了。

会有大量的读书人涌入,与他们争抢吏职,一般的寒门士子肯定会愿意来做吏员的,甚至那些大户豪族的子弟,可能也愿意先在尚书省的吏职上试试手,练练经验。

这样一来,那以后他们的铁饭碗可就能保了。

跟那些人比,他们没太多竞争力啊。

因此,虽然说新规打破了以前拦在他们头顶的壁垒,但同样的,他们以前独掌吏职的好处也没了。

有些比较上进的吏员,但还是很喜欢这个新规的,意味着他们以后可能还有上升通道,但是绝大多数吏员,其实就是老油条,混日子,占着位置谋私捞好处。

“这个李相,简直就是不让我们活了啊。”

襄阳城南的一处酒楼,今天尚书省的一群吏员下值后,在这些聚餐。

其实吏员虽然身份不高,但好处不少。哪怕是个地方上的胥吏,往往都能过的不错,更别说在尚书省这个重要无比的中央衙门里了。

吏员们也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共同利益,他们也会定期举行一些聚餐,甚至在每年的年节时候,凑钱请省内的官员们吃饭喝酒。

聚餐,是一个很不错的交际方式,吏员们喜欢这种方式。平时呢,三五同房的吏员一起吃个饭,偶尔也会聚集更多的吏员。

比如说同司、同部,甚至是同省。

据说在隋朝时,有一次三省的吏员们举行大聚餐,并凑钱宴请三省六部的宰相尚书们,那一次,他们凑了一万五千贯的钱请客。

可以想象那规模是有多大,一万五千贯吃顿饭,简直是海天盛宴啊。

今天,在酒楼里聚餐的吏员倒是不多,也就十来个人,但都是尚书省里的老吏,换句话说,基本上都是尚书省里吏员的头头。

本来,这些也是最有希望坐上堂后官,成为尚书省席吏员的,可现在他们得到消息,这次尚书令李可能要来真格的,据说是要选一些年轻而又有为但品级不高的官员来充任堂后官。

世家出身,名师弟子,兼之在地方上任过县丞主簿甚至是县令县尉,到尚书省来当堂后官,听起来不可思议,官当成了吏。

但以他们听到的消息,以后这堂后官可就真的成官了。据说李说过,堂后官做的好,干满两任,就有资格出任州长史或者司马、各曹参军了。

总之,以后堂后官会更加炽手可热。而这么好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