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雍治十四年春(1 / 2)

小说:奋斗在红楼九悟 作者:九悟

元宵佳节过后,京城中浓郁的年味慢慢的消散。朝廷衙门、学校、商铺、酒楼、茶馆、旅店陆续的开业。街肆上渐渐的繁华起来。三五成群的士子,操着来自全国的口音,在京城中随处可见。

一月下旬,礼部发文昭告天下,丙辰科礼部会试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考试的举人、贡生们在这个时间点,约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抵达京师。准备参加考试。

因年前皇周大军平定西域,威压西域诸国。朝廷重开丝路。京城之中来自西域的货物亦是逐渐的多起来。朝贡、觐见天子的小邦增多。小国使节们穿着奇装异服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瞻仰着天-朝上国巍峨、繁华、强盛的帝都。

自汉唐以来,屹立于东方的华夏王朝,时隔近千年,再一次的征服西域诸国。(宋、明未得西域。蒙元非我族类。)华夏文明的光辉,重新照射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河流上。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书楼,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