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夹谷之会(上)(2 / 3)

三桓手里强行要来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和谈的成败,乃至于鲁国的利益。

赵无恤眯着眼孰视对面的齐人,突然说道:“我听闻,三卿打算向齐人卑躬屈膝,割地、纳币也在所不惜,夫子认为如何?”

孔子看着赵无恤,却不答,而是反问道:“子泰将欲如何?”

赵无恤道:“我听过说一件弭兵时代的往事,第二次宋之盟时,季武子派人以襄公的名义对叔孙昭子说:‘会盟时将我国比作和邾国、滕国小国一样即可,那样可以减少付出的贡献。’”

孔子了然,接口道:“我知之,但就在宋之盟上。齐侯请求把邾国作为属国,宋公请求把滕国作为属国,晋、楚许之。故邾、滕地位骤降,都不得参与结盟。叔孙穆子便说:‘邾、滕。齐宋之私属也;鲁国则是东方之长,吾羞于与之相等同,于是就参与结盟。”

“夫子认为,叔孙穆子做的对么?”

“史书上记述这段事时,不记载叔孙穆子的族名,正是因为他违背了执政命令的缘故,于礼法上,自然是不对的……但其举动使鲁国不用受辱于诸侯。这一点,我则认为是对的,忤逆执政,这是失小礼,维护国威,则是守大礼。”

赵无恤道:“在对齐的战争里,鲁国是获胜一方,但夫子说民众疲惫,急需和平,这一点小子能够理解。但小子觉得。切不能像先前三位执政所说的,要无原则地对齐人让步,尤其是这接洽之事。更不能轻易低头!”

孔子看了他一眼:“此亦君之愿,我之愿也。”

当政者,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孔丘此次来,不是为三桓的利益,而是为了鲁国的民众,为了他忠于的君上之威,为了能匡复周礼!

若是与齐国的和谈以鲁国卑躬屈膝告终,作为第一次执掌外交之权的孔子和鲁侯。威望必然大跌。

无恤戴上了自己的胄,野雉尾高高扬起:“如此一来。我便放心了,所幸我早有准备。小子今日愿学叔孙穆子,不辱鲁国之威!”

众人皆胆寒,唯独此子越发勇锐,这让孔子眼皮直跳,没想到最后还是得仰仗赵无恤,真是让他无奈。

他连忙补充道:“若是能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则小司寇可以为国士矣。但切记不要做的太过分,不要让两国和谈不欢而散!”

无恤笑道:“这是自然,小子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绝不擅动刀兵。”

他心里却暗暗想道:我不会主动发难,但要是齐侯受不了激先撕破了脸,那我可概不负责……

赵无恤一挥手中小旗,后方在两翼护卫的四十名赵氏骑从立刻打马上前,在鲁国戎车前方摆开了四排整齐的阵列。

赵氏之骑,第一排尽是白马,骑士穿素衣,如天边的白云涌动。

第二排尽是青駹马,骑士穿青衣,像是济水河的滚滚碧涛。

第三排尽是乌骊马,全身俱黑,骑士披黑甲,像是提前降临的浓郁黑夜。

第四排尽是骍马,骑士赤色披风飘飘,与马儿火红的鬃毛共舞,如同炽烈的火焰。

在骑从们娴熟的操纵下,这四排肩膀等高的马儿们迈步齐齐快走,朝齐人的车阵奔去,他们甲胄鲜明,个个神采奕奕,不卑不亢。

骑兵之后,还有一些赵无恤从西鲁带来的乐师,他们衣着鲜艳而不失庄重,手持鼓、角、箫(排箫)等乐器,乘于车上,一边前进一边奏乐,奏的是一首《兔罝》。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随着军乐响起,一股赫赫威仪顿时从鲁人那被齐人一吓,有些慌乱的队伍里升起,引得后方众人探头不已,忐忑的情绪顿时稳定了下来。而对面等着看鲁人出丑的齐人则面面相觑,感觉自己的打算落空了。

“这是……”先前这些骑从混杂,孔子还没看出什么,这会一瞧,才发觉大不一样。

赵无恤神秘一笑:“无他,仪仗队而已。”

……

用仪仗队来显示军威,是他半年前赵鞅离开前夕,巡视骑兵营时想到的主意,反正随着马技越来越娴熟,出身圉人的虞喜等人总喜欢炫技,将马训练得和人一样齐步走……

所以赵无恤就让他们要玩,就玩十马并排的齐步走……

而骑从里那些身材高大英俊的人,赵无恤也将他们挑出来,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规定时间内不能眨眼,不能流泪。现下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武卒、轻骑兵的精、气、神。

不过因为赵鞅走得急,这支临时仪仗队没派上用场,孰料半年后竟然遇到齐国人想玩仪仗大比拼。于是又一次轮到他们出场了,还顺便加上了因为没有战争而清闲下来的军乐师。

军乐师是武卒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简陋的腰鼓敲击着兵卒的脚步节奏,随着赵无恤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鸟枪换炮,有了新的装备。

除了腰鼓外,圉、牧出身的骑从们经常用的号角也被引入,最初是用兽角制作的,后改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此外还有管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