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序曲(1 / 2)

程书奇站在城墙垛口处,目光沉沉,望着北边漫野而来的蒙古大军。

蒙古大军已经陆续开始扎下营寨,当然,在任何一个受过军事训练的秦军将士眼中,蒙古人立下的营寨,只能用混乱来形容。

如果,手握十万雄兵,像蒙古人立下的这样的寨子,在秦军攻击之下,很可能将是一触即溃。

但现在,攻守之势很明显。

秦军的兵力,以及这里的地形,都不容秦军做出那样凌厉的攻击。

可惜……程书奇暗叹了一声。

数载之前,他在草原归来,经受了塞外风寒的洗礼,看上去又黑又瘦,和当年那个笑眯眯的微胖青年,已经相去甚远。

他现在身有五品武职,领着两营人马,勉勉强强,算是可以独当一面了。

此时,跟他一起在大帅身边共事的张钰,则已经是四品宣抚使,离着大将军的位子也只半步之遥了。

万春年,也已经当上了镇守使,官职上,比他高了半品。

还有其他人……

作为大将军赵石的亲卫统领,这些年下来,却还身居卑位,这两年,军中一些闲话就没断过。

不过程书奇却并不在意,他只是有点觉着,愧对大帅栽培,有伤大帅识人之明。

其余的,他还真没当回事儿。

因为他自觉,才干不如张钰,勇猛不如万春年。要真说点什么出来。也就是比别人仔细了些。还时常被人说成是食古不化的顽固之人。

所以说啊,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程书奇已经十分满足。

而且,前些时,随着大帅军令到来大同的,还有军察院来的一封调函,调他入京,到军察院任职。

他自觉。这应该是大帅的面子,而且,军察院的职位,和他的为人很相配,而现在掌着军察院诸事的,应该是大帅门生江游江顺水。

这样一来,同出国武监的他,一入军察院,定然备受重用,前程可期。

但最终。他还是随军东来,没有立即回京述职。

这不但因为。这场战事中有着功勋无数,他需要这些功勋来为自己今后的前程垫底,也因为,他是大将军赵石的心腹,大将军张锋聚对他也有简拔之恩。

他虽人微力轻,却还有一腔热血,一颗大好头颅可拼,若就此离去,与逃卒何异,异日到了京师,又有何面目去见大帅?

所以,本可以径自回京述职的他,如今站在了古北口长城之上,身边皆是军中同袍,眼瞅着敌军大集,心里却没有半点的后悔,反而有些庆幸。

在这汉家故地,与胡人生死相搏,此才为男儿事业,今后可以示之于人的本钱。

几个胡骑纵马而来,大声朝城上呼喊着什么。

不用敌人身边的汉人通译,程书奇能听得懂。

蒙古人在劝降,并说着不降之后的后果云云……

这在身经百战的猛虎武胜军军人面前,显得极为可笑,城上将士,视若不见,休息的休息,肃立的肃立,都在酝酿着心中的杀气,等待战事的开启。

蒙古人还在城下嘶吼,徘徊不去。

直过了小半个时辰,城上有弓弦响动,一支劲矢从城上激射而下,当即将那为首的蒙古骑兵射下战马。

五石弓,程书奇默默的想着,也只有这样劲急的强弓,才能让射术无双的胡人毫无反抗之力。

“准备守城。”

程书奇扭头吩咐道,这无疑便是两军开战的信号了。

不出所料,蒙古人的号角声开始作响……

很快,秦军将领们便也知道了,这十余万大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蒙古人并未直接上前溺战攻城,而是推出了很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汉奴,排成一排排。

这里面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不过毫无疑问,皆为汉家百姓。

他们手里,杂七杂八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就这般被人如羔羊般驱赶着,站在了长城之下,有的在瑟瑟发抖,有的哭泣连连,有的则一脸麻木。

秦军依旧静默,传令之声虽不绝于耳,但蕴含于这静默之中的,却是火焰一把的愤怒。

和辽人,西夏人,金人长久以来的战争,让秦军非常熟悉这些已然立国的胡人的作战方式。

就像当年东征,金人往往会以汉人为先驱,辅之以草原部族,冲动敌军阵型,然后再以女真精锐为主力,动摇敌军根本。

这并不算什么稀奇的战术,匈奴人用过,突厥人也用过,契丹人,党项人,用起来也分外谙熟。

但这样的战术,往往能奏奇效,让汉家军卒不知所措,产生难以挽回的混乱,也为胡人屡屡打开胜利之门。

只不过,蒙古人用的更彻底,显得更加的残暴酷虐。

他们在辽东,已经屠城数座,在攻打金国的时候,往往驱赶四野百姓来到城下,消耗敌人力量之余,也能摧毁敌军斗志。

如今,在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