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让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不知如何应对。
之前朱厚照虽然调皮,但大抵还在刘健等人控制下,几句牢骚话改变不了朱厚照在朝堂上的弱势地位。
但如今朱厚照表现出的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你们不听朕的,那朕也不听你们的……以后没得商量,一切事情都要按照朕说的来。
乾清宫内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朱厚照环视殿下群臣,然后用狂妄的态度叫嚣:“朕就在这里,你们谁有意见,一起说出来!谁能证明那些太监有罪,朕马上惩办他们!如果没有人能证明,只是在这里空口无凭,那朕就要按照之前商议,以刘瑾为掌司礼监掌印,谁来劝说都没用!”
刘健跟李东阳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和费解。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朱厚照会变得如此强势,而这次事情,已经让他们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
刘健行礼道:“陛下若一意孤行,老臣不会阻止,但老臣乞老归田,望陛下恩准。”
刘健突然请辞,在所有人预料之中。
皇帝不听话,刘健作为首席顾命大臣,也是内阁首辅大臣,没道理听之任之,以乞骸骨为由进行要挟也是一种方式,就好像韩文之前要一头撞死来劝谏是一个道理。
李东阳也行礼:“陛下,臣身体欠佳,多年来在朝中不能尽心竭力,请陛下恩准,臣归田颐养天年……”
因为谢迁当日不在,李东阳和刘健同时请辞,意味着内阁中只剩下一个名义上参与政务的王华,而王华本身没有内阁大学士名分,若刘健和李东阳都请辞,他作为刘健和李东阳一手提拔上来的人,没道理继续留在内阁。
在场之人难免会想:“如果内阁缺少刘少傅和李大学士,朝堂政务无人处置,皇帝就算再任性,也不敢答应。”
这会儿朱厚照可没心思去想谁来接替刘健和李东阳的事情,他正在气头上,没有想如何挽留,琢磨的却是:“两个老家伙又用请辞来威胁,以为我离开你们不行,是吧?最好两个一起滚蛋,这样朝堂上就没人能跟我争夺权力了。”
朱厚照厉声道:“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年事已高,在朝兢兢业业多年,从先皇到朕,都感念恩德,朕会赐给你们田宅和仆从,安心回乡颐养天年……”
刑部尚书闵圭出列行礼:“陛下,千万不可,内阁若少了两位阁老,那……朝事由谁来处置?”
许多大臣跟着应声,都怕朝廷因为缺少刘健和李东阳出现混乱。
在朱厚照看来,这会儿谁帮刘健和李东阳说话,就是两位阁老的同伙,属于他的敌人。
朱厚照是那种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性格,别人越是劝说,越是无用。朱厚照道:“诸位卿家是什么意思?自来朝堂缺了谁都能运转,难道少了刘少傅和李大学士两位大臣,你们就不能替朕打理好朝政,是吗?”
“朕就不信,满朝文武济济一堂,没有人能帮朕打理朝政……内阁中尚有谢阁老……刘少傅、李大学士,既然你们归去之心已决,朕不多挽留,在场还有谁觉得自己年老体迈不能胜任朝事,要请辞归田的?”
这话问出来,乾清宫大殿陷入一片死寂。
很多人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回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没把刘瑾等奸佞太监拉下马来,却把文官集团领头的刘健和李东阳陷进去了。如果内阁首辅和次辅一起致仕,那朝廷票拟之事等于无人打理。
之前韩文等人喊得很凶,此时却没一人出来请辞,至于什么原因,无人知晓。
而朱厚照目光一直落在韩文以及之前出列劝谏的那些大臣身上,他就等着这些人出来请辞归田,就可以名正言顺将人赶走,而这些人不请辞的话,他没理由赶大臣,他就算再混也知道当皇帝应该以理服人,如果强行把人赶走,会惹来众怒。
若是大臣主动请辞,而他恩准的话,就算别人有意见,也没什么可说的。
便在此时,一名老臣走出来,行礼道:“陛下,老臣年老体迈,寻常处理政务时老眼昏花,耳鸣不止……老臣请辞。”
在场之人听到这声音,侧目看过去,心中不由惊讶莫名……说话的人居然是一个看起来跟这件事没什么关联的吏部尚书马文升。
刘大夏也在打量马文升,心中不解:“马尚书这是怎么了?这件事非他主导,从头到尾都未参与,官员联名上疏中他也未曾署名,为何要请辞?”
朱厚照见马文升出列请辞,有些惊讶,问道:“马尚书,你真要辞官?”
马文升道:“老臣之前多次上乞骸奏本,都未得恩准,今日陛下问及,老臣顺应提出,以便归田养病,不至于在其位不谋其政,影响朝堂稳固!”
众大臣这才知道,原来马文升不是对朱厚照行为失望,而是因为实在年老体迈不能再在朝堂为官,这才主动请辞。
之前很多人上疏弹劾马文升,而其中关键一人,便是熊绣。熊绣是兵部侍郎,马文升有征调他去两广当总督的意思,而熊绣不想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