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2 / 3)

小说:寒门状元新笔趣阁 作者:天子

动用一些强制手段。想到新城来谋生,就得按照我所定规矩行事。”

……

……

沈溪在开办学校之事上没有任何拖延。

正月十五后,校舍全部修缮完毕,招生工作有条不紊……这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但也规定所有在新城谋生的工人都要把子女送进学校。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种由官府办的学塾,对他们有强大的吸引力。

就像当初沈明钧夫妇对沈溪读书的期待一样,普通人家对于孩子读书很支持,只不过很多时候应付不了这方面的开支,读书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奢侈品,普通百姓不得不让家里的孩子早早去当学徒或者干脆做农活。

而新城并不是农业城市,周围虽然有土地,也开始出现佃户,但基本还是以工人居多,他们迁移到新城来是一次对未来的投资,现在孩子能免费入学塾,大多数家庭还是想把孩子送进学塾的。

以至于在统计学生数量时,沈溪发现实际报名人数要比预估的高很多,不得不临时增加校舍以满足需要。

如此一来意味着先生的数量也要增加,虽然沈溪早有准备,但还是不得不到周边府县招纳人手。

“大人,其实完全没必要开这么多学塾,现在报名人数已破万,任其发展的话,可能最后两三万人都说不定。”

朱鸿被云柳安排负责学塾筹建工作,可是他不是读书人,全无经验,累得焦头烂额,于是跑来向沈溪诉苦。

沈溪道:“怎么,连义宽你都要质疑我的决定吗?”

朱鸿满脸苦笑:“大人,这不明摆着的事情吗……咱投入巨资开设学塾,等于是白给人送钱。”

作为沈家的忠实奴仆,朱鸿对于沈溪这种不计成本培养人才的方式并不支持,大明王朝开“义学”的人是有,但像沈溪这样满足一座城市的孩子入学,不论出身都招进来,简直跟把银子丢进大江大河没区别。

沈溪道:“这才花几个钱?比造船更重要的便是培养人才,人才有了什么都有了……嗨,这些事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按照我的吩咐去做,若你想学的话,也可以到学塾读书。下一步我推行的就是专门针对成年人的扫盲班。”

朱鸿一听瞪大眼:“大人,您要让咱也去学?”

沈溪漫不经心地道:“学习总归没坏处,新城少有做农活的,基本都是工人,让他们的子女来免费读书算是给予他们的福利,甚至于他们自己也要学习文化知识,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很难把手上活计做好。”

朱鸿想了想,问道:“这有何关系?”

沈溪道:“识字的人容易接纳新鲜事务,眼界会宽许多,待人处事也会更加成熟稳重,书本中的知识不是让他们强身健体,而是武装头脑。总归这座城的人最好都能识字,而下一代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读写,这样他们才有资格继承父辈的事业。”

……

……

沈溪在新城完全是按照他自己那套理论行事。

跟以前沈溪做事遭遇阻力不同,这次他基本没有遇任何阻挠。

山高皇帝远,朝中没什么人在意,新城看起来繁华,但其实更像是一座被世人遗忘的城池,这里的人基本都在地方上没法混下去的农民……谁有土地会背井离乡,迁徙别处?

现在沈溪的地位跟以前有极大不同,南京朝廷的人巴结他都来不及,更别说是给他制造麻烦了。

而京城跟沈溪有过节的,或者是看沈溪不顺眼的人,此时也都不会提什么反对意见,便在于他们更希望把沈溪逐出京城,至于沈溪在外地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在这些人看来维持京城官场和谐要紧。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沈溪明白,若过个一年半载,别人以为他没有威胁的时候,就会拿他眼下正在做的事做文章,把他的一些善举说成大逆不道,拿儒家的条条款款来抨击。

朝堂大权掌握在谁手里,话语权便在谁手里,完全可以把一件利国利民的事说成祸国殃民,总归正义跟邪恶间隔着的不过是对舆论的把控罢了,沈溪很清楚这一点,不会让自己在新城无所事事,就算身在江南也要对大明政局形成影响。

沈溪跟张永见过面后,没过几天推荐张永回京城的奏疏便送到朱厚照处。

这份奏疏内容繁杂,且行文相对隐晦,沈溪主要是跟朱厚照提出对平海疆和平息宁王叛乱的有功人员论功请赏,特别提到张永的功劳,建议朱厚照召张永回京,留在身边效命。

但这样一份奏疏不可能让张苑满意。

张苑收到奏疏后,故意压着不跟朱厚照奏禀,但又不敢隐瞒,于是在朱厚照玩耍一天疲倦欲睡时,提及沈溪上奏为有功将士请赏的问题,大有举报沈溪僭越之意……毕竟平息宁王叛乱的战争是朱厚照主导的,对麾下将士论功行赏是朱厚照的职责,跟沈溪关系不大,如此一来很容易便激发朱厚照的不满情绪。

朱厚照果然中计,奏疏都没看便扔到一边,呼呼大睡去了。

随着时间推移,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