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主动请辞,意味着兵部尚书之位空了下来。
出于对刘大夏的礼重,朱厚照顺带问了一句:“刘尚书,你认为何人来做兵部尚书最合适啊?”
刘瑾怕朱厚照采纳刘大夏的意见,赶紧出来劝阻:“陛下,老奴以为……”
“你以为什么?”
朱厚照生气地喝斥,“朕正在跟刘尚书说话,与你何干,一边站着去。”
刘瑾碰壁,只能老老实实退到一旁不再言语。
刘大夏镇定自若,拱手道:“回陛下,老臣认为,三边总制沈溪沈之厚来担任兵部尚书最合适。”
朱厚照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拍龙案:“好,刘尚书此议甚好,朕也认为沈卿家文韬武略,适合担任兵部尚书,而且之前沈卿家在西南领兵时便挂过兵部尚书衔,可说名至实归,如此年轻才俊,正是朝廷所需……”
谢迁斜眼打量刘大夏,心想:“刘时雍搞什么鬼,为什么要举荐沈溪小儿?”
刘瑾听到朱厚照支持沈溪做兵部尚书,就算明知道自己会忤逆朱厚照,也赶紧出来劝阻:“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朱厚照勃然大怒:“刘瑾,不要在朕面前放肆,信不信现在朕就剥夺你司礼监掌印之职?朕正在跟刘尚书说话,你难道不能在一旁乖乖当哑巴?刘尚书,你继续说。”
刘大夏见刘瑾碰壁,心里一喜,立即乘胜追击:“正如陛下所言,三边总制沈溪南征北战屡立功勋,年纪轻轻便已成为大明功臣,如今朝中很多大臣已年老昏聩,朝廷正需要补充沈溪这样的新鲜血液,如此方能彰显朝廷之活力……”
朱厚照原本精神萎靡不振,听到这话,已经兴奋得抓耳挠腮喜不自胜了。
“好,刘尚书说得太好了,朕就是这么认为的,那事情就如此定下来吧。”朱厚照迫不及待地表态。
谢迁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心想:“不对啊,刘时雍被陛下勒令致仕,定心怀不满,他知道如今刘瑾当权,六部很多事情都不能由尚书做主,现在刘瑾手伸得越来越长,若沈溪小儿归来,岂不处处受制?分明是用心不良!”
就在刘瑾无从插话心急如焚之际,根本就没有厘清朝廷局势的谢迁,往前走了一步:“陛下,老臣认为此事不妥。”
朱厚照好奇地打量谢迁,问道:“谢阁老,你以前不是想让沈卿家回朝为官吗?父皇曾有意让沈卿家担任兵部侍郎,结果为刘少傅和李大学士阻挠未成。现在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致仕,朕已能做主,朕想让沈卿家回朝担任兵部尚书,这不正好遂你心意?”
刘瑾诧异地打量谢迁,不敢置信谢迁居然会来这么一出“神助攻”,在他想来,谢迁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谢迁苦着脸道:“回陛下,以老臣看来,沈之厚刚被委派西北,如今人或许尚未抵达三边,就此委任他为兵部尚书,岂非朝令夕改让朝廷决策形同儿戏?”
朱厚照笑了笑,安慰道:“谢阁老多虑了,此事乃朕一手安排,沈卿家高升为兵部尚书,顺应形势,怎会形同儿戏?刘尚书请辞,朝廷择优选材,沈卿家难道不是继任之最佳人选?并非朝令夕改,这只是朝廷正常人事安排,一切都由朕做主。”
谢迁坚持道:“陛下不可,西北形势不明,鞑靼人动向存疑,沈之厚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仅限于领军作战,但他从未有六部任职之履历,不具备统领大局之能,再者朝中那么多老臣,论资历怎么都轮不到他。”
“不如留沈之厚在西北,威慑鞑靼人。值此朝廷辛劳更替之际,保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甚为重要!”
“这样啊……”
朱厚照之前有意调沈溪回京,但听了谢迁的话,有些犹豫了。
刘瑾虽然恨谢迁入骨,但此时却很不得亲这老家伙一口。见时机成熟,他赶紧站出来说道:
“陛下,正是如此。谢阁老所言非虚,朝中文官大多嫉恨沈大人,觉得他少年英才,恨不能让他摔一跟头。此时沈大人回朝,很多人会千方百计针对他,反而辜负陛下一片美意。”
朱厚照皱眉:“这世道,年轻人就活该被轻视?以前朕也遇到过这等状况……但是,朕始终相信沈卿家有能力应对各种不利局面,执掌兵部。”
在场戴义、刘瑾、谢迁和刘大夏都听出来了,在对沈溪担任兵部尚书一事上,朱厚照态度极为坚决。
谢迁心下着急,打定心思不让沈溪回京当差,不想沈溪被刘大夏等文官利用来对付刘瑾。
谢迁道:“陛下,就算您要征调沈之厚回朝,也要等西北局势彻底平复后。如今鞑靼人动向不明,随时可能入侵我西北边境,若主帅离职,人心不稳,那三边以及宣大一线或有灾祸,延续两年前可怕的一幕……”
朱厚照不怕别的,就怕丢掉自己的江山。听到谢迁这话,他一抬手:“行了行了,谢阁老不必说下去了。确实,鞑靼人谁都不怕,就怕沈卿家。这个时候,沈卿家确实不能擅离……这样吧,先找别人来担任兵部尚书,等西北局势彻底稳定后,再征调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