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赶了900多里的路,人均跑死了两匹战马,薛亮的部下们只休息了两个多时辰,便再次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之中,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为今之计,只有指望薛亮提前留下的战役预备队了。
皇上亲手组建的讲武堂,传授了诸多实用的军事知识,战役预备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的话,薛亮就只能干瞪眼了。
打扫战场,管束战俘,扑灭大火,重新归置防御器械,安抚居民,这些自有镇抚和参议们去安排,不需要薛亮过多的操心。
在汉军之中,指挥官只需要考虑基层军官、训练、行军和作战的事情,别的杂务都由镇抚、后勤和军法系统去办理,这就极大的减轻了指挥官的负担。
杨烈所料不错,契丹人也担心后路被截断,肯定会派兵来控制飞狐陉。
如今,飞狐陉已经落入了薛亮之手,形势就变得对汉军极为有利了。
守关,最重要的是防御器械。防御器械之中,最重要的又是装了霰弹的火炮。
只是,关墙的中段上并未留下炮口,只能将火炮摆到箭垛之间。毕竟是居高临下的发炮,威力和霰弹的平扫相比,就要逊色很多了。
没办法,战争的事儿,从来都不可能完全按照参议司的想定来实施。
李中易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老战士总会遇见新问题,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恰好应了此时的战场环境。
早在修建关城的时候,晋阳刘家就考虑到了易守难攻的问题,故意把关前的空地,留得很小,恰好是弓弩可以轻易打击到的范围内。
原本用于防御中原朝廷的关隘,谁曾想一遭易了手,反而变成了坑自己人的天堑。
世事啊,实在是难料。
河北道的汉军之中,第一万骑的镇抚使叫张林,他原是近卫厢第四军的镇抚使,因为职务轮换的关系,被派来和薛亮做搭档。
一般情况下,在朝廷禁军之中,各厢各军的镇抚使,大多出身于河池乡军,并在近卫军中任过职。
北宋对于武将不遗余力的打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太过崇文抑武,也是两宋灭亡的根源。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上,他自然知道,太阿倒持的后果,必是反杀其主。
掌握兵权的武将,既不能不控制,又不能约束的太过严苛,使其失去了战役的灵活指挥权。
历史上有名的二货皇帝赵光义,居然严令统兵大将们,必须按照他的阵图去打仗。为此,赵光义甚至特设了排阵使一职,专门负责战时的排兵布阵,简直是愚不可及。
李中易自从河池建军之后,就设置了镇抚使、军法司、后勤司,制度化的分了领兵主将的人事、军法和后勤大权。
晚唐以降的节度使,之所以厉害无比,形成尾大不掉的藩镇,就和领兵大将掌握了地盘上的一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的汉军之中,没有哪个武将,有可能成为藩镇。想造反的武将,还没集合好队伍,就被镇抚使和军法使,联合制裁了。
李中易完全没有必要执行强干弱枝的傻子政策。所以,不管是西北、河北,还是江南,都驻扎着重兵。
一旦,地方上有变,距离不远的大军,随时随地可以镇压下去。
薛亮忙于布置防御措施的时候,张林忙的事情,就更多了。
当务之急是,将精壮的降军们牢牢的看管起来,然后安排比较弱的降兵,参与到救火的行动中来。
随着一声令下,降军俘虏们被甄别之后,分别看押了起来。
除了五千多精壮的俘虏之外,其余的俘虏都被动员了起来,张林告诉他们,帮着灭了大火,就赏肉吃。
沿途跑死了不少战马,现在气温又不算太低,马肉如果不及时的吃掉,很快就腐烂变质了,不如给俘虏们做个顺水人情。
鸡尾酒引起的大火,泼水不仅不能灭火,反而会助长火势。为今之计,只能填土,或是提前推墙拆楼,以免火头进一步蔓延开来。
人多还是力量大,有几千名俘虏的加入,灭火的速度明显加速了不少。
张林安排了五百名战士,紧密的监视着扑火的俘虏,他本人则督促着伙夫们,当街架锅烧水煮马肉。
为什么要当街呢?张林自有一番算计。
晋阳军还在睡梦中,汉军就攻破了飞狐陉,酣战了半宿之后,无论汉军还是俘虏,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只是,汉军尚有烙饼加清水可以垫饥,俘虏们就惨了,他们饿得肚子咕咕叫。
在煮马肉和烙饼的诱惑下,俘虏们一个个干劲十足,很快就在汉军战士的指挥下,清理出了几道隔火道。
趁着俘虏们忙活的时候,汉军战士们被张林安排着轮班休息。
大敌当前,战士们却都累坏了,必须尽快休息,以恢复一定的体力。
薛亮那边也没闲着,他指挥战士们,紧锣密鼓的修复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