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们铩羽而归,后来想尽办法都没能进道观,只能是按照院长说得来,乖乖得参加旬考。
在书院学生们都在为争夺去道观纳凉资格的同时,一位书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方家村。
下马车后,他擦了擦下巴的汗,看着眼前天朗气清的山景,嘴里吐了口气。
这地方山秀风清,不是藏污纳浊之地,应该不会再遇见那种东西吧。
他八字很轻,通常会见到那些常人所见不到的东西。这些年来,为了避开那些东西,他换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听说六安先生在里水办了家书院,而且这边还有一座很灵的道观在旁边,这才下定决心来求学。
现在看来,有道观坐镇的地方就是不错,他应该是来对了。
背着书箱找到书院,里水书院并不是谁来都收,得要检验求学的人有没有真才实学。只有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人,才有进学的资格。
这点在稍微有名一点的书院里都是这样,这书生也不排斥。
“你叫什么?”考核他的先生问道。
“在下冯凭。”书生恭敬回道。
先生看他的卷子,摸了摸胡子,道:“我看你这水平似乎不差,以前在哪求学过?”
冯凭老老实实道:“在国子监。”
“哦?”这回先生惊讶了,“那为何不在国子监待着,而到我们这里来。”
国子监多少人想进却进不了,这个倒好,自己从国子监跑了出来。
冯凭总不能说因为在国子监里老能碰到些同窗,结果拍背一看,他们转身都露出一张骷颅脸嘛?偏偏他们还以为自己还活着,非要和他讨论经史,次数多了,他哪里撑得住,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求学。
这不换了好几个地方,无奈来到这了。
但是这理由说出去谁信呐。
冯凭义正言辞道:“国子监是很好,但是长安太热闹了,我这心静不下来,遂想找个能清静读书的地方,好好考取功名。”
现在都一把年纪还没入朝为官的,大多都是清高的读书人。冯凭这一番话瞬间俘获了这位先生的心,于是先生大手一挥,里水书院又多了位学生。
在进入里水学院后,冯凭只感觉神清气爽。他已经观察过了,里面确实没有突然出现的“前辈”,他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喜极而泣。
他分到的校舍里还有三位同窗,同窗们知道他来自长安之后,对他非常客气,甚至还很热情地带着他去书院周围逛了一圈。
“山上的就是青松观了。”那同窗大概是之前在道观里吃过亏,“据说里面拜神挺灵的,但是里面的观主贼抠,想进去纳凉还得交银子。你以后离那地方远点。”
指完青松观之后,他们又带着冯凭去了参观了学舍、藏书阁以及食堂等地,最后路过槐树林时,同窗叮嘱道:“这里面不能进去,据说是住着几位大匠人,院子不许我们进去打扰他们。”
“哦。”冯凭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奇怪。
他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对这些东西也算有所了解。槐里藏鬼,很少会有人家种这个,而且这里一种还是这么一大片,也太多了些。
这时他见到里面有两老头路过,看着那两人的模样,确实是工匠装扮。他顿时觉得自己肯定是想多了,里面都住着大活人,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些东西呢。
毕竟这些事,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见得能碰到一次,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倒霉的。
在稍微适应了一下书院的生活后,他正巧就赶上了书院第一次的旬考。
本来说,他是新来的学生,学院一般不会要求太严格。不过拍板让他入学院的先生却觉得他学识不错,让他去参加了外舍的旬考,试试他的斤两。
这一考,次日考卷一贴,冯凭拿了外院第一。
对于这个第一,冯凭自己没太大的感觉。他本来就不算笨,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耽误了,他说不定早就考中了进士。
旬考前三都能去道观纳凉,冯凭也不热衷这个。但是他是新来的,不想太出格,于是就规规矩矩按照学院的规定来,在次日课后,跟着其他两位同窗一同上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