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1 / 2)

小说:寒门枭士高月 作者:高月

宣德楼外的御街上,人群声势浩大,一眼望不见头,数十万东京民众高呼着口号,坚决反对金人无耻要求,强烈反对朝廷屈从金人,要求重用李延庆为抗金主帅。

在人群最前面是上万名太学生,由十几名太学生领袖率领,为首之人正是陈东。

这时,太子赵桓正苦口婆心劝说太学生散去,“请大家放心,李延庆是大宋中流砥柱,朝廷绝不会屈从金人压力,一定会继续重用他,请大家相信我!”

陈东躬身道:“我们相信太子殿下是和我们站一起,但很多时候,太子也无法改变官家的决定,我们希望官家能以书面旨意给我们一个承诺!”

他话音刚落,身后数十万太学生和民众忽然大喊起来,“反对金人无耻要求!”

声势如潮,令太子赵桓骇然变色,他一抬头,只见父皇在大群侍卫的护卫下已经出现宣德楼上,赵恒急忙向楼上奔去,这时,赵佶脸色苍白,他着实没有想到李延庆竟如此深得人心,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令赵佶眼中闪过一丝恼怒。

这时,太子赵桓跑了上来,躬身道:“参见父皇!”

“他们怎么还不撤去?朕是怎么交代你的。”赵佶极为不满道。

“启禀父皇,儿臣再三给他们讲,朝廷绝不会把李延庆交给金人,但他们希望父皇能以书面形式下旨公布,他们就会散去。”

赵佶顿时勃然大怒,“在他们心中,李延庆比朕还重要吗?”

赵佶按耐不住心中的万分恼怒,拂袖而走,赵桓僵在那里,满脸苦涩,这时,给事中吴敏慢慢走过来,小声劝道:“殿下不必烦恼,官家只是一时生气,很快就会下旨。”

赵桓长长叹了口气,“民意可畏啊!”

吴敏却微微一笑,“但民意也是最好的武器,不是吗?”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桓一眼,转身走了,赵桓却陷入沉思,吴敏的这句话让他回味良久。

宣和六年八月下旬,宋金经过五天的谈判,两国就停战和解协议终于达成一致,宋朝完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除交出李延庆外的一系列要求,割让燕山府和真定府,赔偿金国军费黄金五十万两,送第五子肃王赵枢去燕山为人质,每年岁银增至三百万两,绢一百五十万匹。

八月底,金兵正式从河北及河东撤军,躲避在山中的数十万百姓开始陆续返家。

太原城头,李延庆负手凝视着远处空荡荡的金兵大营,金兵从昨晚开始撤军,到天亮时已经全部撤完,李延庆派出数十名斥候赶去探查敌情。

尽管李延庆知道金兵北撤的原因是宋金两国达成了妥协,但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战役,李延庆已经很了解金兵的作战风格。

金兵善于使诈,有可能他们只是名义上撤军,当自己放松警惕,开启城门时,金兵很可能会杀一记回马枪,正是对金兵的了解,使李延庆半点不敢大意,他只有确定金兵退出雁门关,才会真正开启城门。

“都统在担心什么?”韩世忠缓缓走到李延庆身边问道。

“我担心京城!”

李延庆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历史或者在细节方面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大势却没有变,现在已入秋,再过几个月冬季就要来临,一旦黄河结冰,金兵必然会再度大举南下,那时的京城还能不能再守住?靖康之耻是否能避免?

李延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他面临的问题是分身乏术。

“都统认为金兵在冬天还会再度杀来?”

李延庆点点头,“金国狼主坐镇燕京府,就是为全力攻宋而来,年底的战争无法避免。”

韩世忠也沉默了,片刻,他低声道:“听说金国开出的和谈条件是把都统交给金国处置,但朝廷抗住了压力。”

“朝廷其实并没有抗住压力!”

李延庆淡淡一笑,“金国本来就不指望朝廷会把我交出去,我在太原手握军权,怎么把我交出去?金国只是希望把我调离太原而已,我猜测若没有错,朝廷已经答应了金国。”

韩世忠一惊,“真把李都统调走,太原怎么办?”

李延庆轻轻叹了口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京城若保不住,太原一样保不住,从明天开始,我要把太原民众向南疏散了。”

韩世忠默默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李延庆的担忧,在李延庆心中,京城比太原更重要。

“那需要我做什么?”

李延庆微微一笑,“你的任务很繁重,但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太原城的三万民夫训练出来,成为一支能上城打仗的军队。”

“卑职明白了!”

...........

两天后,雁北斥候传来消息,金兵已经全部撤出了雁门关,但两千金兵却占据雁门关,西面的土墩关也被金兵控制,也就是说,金兵虽然北撤,但并没有真正远去。

这时,李延庆下达了南撤动员令,动员太原城民众向京兆府方向撤离,他同时写信给种师道和京兆府,请求种师道和京兆府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