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1 / 2)

小说:寒门枭士笔趣阁 作者:高月

父皇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惊得赵构目瞪口呆,李延庆拥兵自立!

作为天子,赵构怎么可能不考虑这种事情,当初让李延庆坐镇西北时,赵构就反复考虑过这种可能,事实上让谁去都会有拥兵自立的风险,但能够挽救西北危亡局面,也只有李延庆。

后来把李延庆的妻儿送去京兆,黄潜善和汪伯彦都劝过自己,最好把李延庆妻儿扣在临安为人质,但李延庆真有拥兵自立的野心,他会在意妻儿吗?

赵构索性大度地将李延庆的妻儿送去京兆,既然已经表现对他的信任,索性人情就做到底,他李延庆真顶着天下之大不韪而拥兵自立,那也会被天下人唾骂。

这件事太敏感,赵构一直不准百官提及,没想到父皇第一刀就是针对李延庆的拥兵自立。

沉默良久,赵构缓缓道:“西夏攻占熙河路,秦凤路已失守近半,金兵对陕西路虎视眈眈,整个西北三路岌岌可危,李延庆力挽狂澜,击败西夏,逼迫西夏从熙河路撤军,面对金兵的西攻,他利用天气和地形,将五万入侵陕西路的金兵困死,又在太原城下大破金兵,先后歼灭金兵八万人,不仅挽救了西北,也挽救了大宋,如果他有心自立,朝廷根本管不住他,但他却把河东路的军权交出,由朝廷委派张叔夜和张浚坐镇太原府及河东路,父皇,儿臣由此推测,李延庆并无拥兵自立之心。”

赵佶冷笑起来,“你居然把希望寄托在他本人身上,你是忘记了祖训,忘记了唐朝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教训......”

“儿臣没有忘记!”

赵构忍不住打断父皇的教训,“儿臣从未忘记过先祖定下的制度,只是被局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这样做,西北三路早已被异族所占,哪里还有机会去考虑大臣拥兵自立?”

赵佶沉默了,过了良久,他冷冷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等收复了大宋山河,儿臣会把李延庆调回来,封他高爵,并让他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也算是奖励他对大宋的贡献。”

赵佶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享受荣华富贵哪有南面称孤道寡爽快!”

赵构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父皇这句话是在说他自己吗?

赵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无意中泄露了内心的秘密,他继续道:“不能等收复山河后在做,必须要及时换人,趁现在宋金议和,索性把李延庆调到中原去,让文官去坐镇陕西路。”

“多谢父皇的建议,儿臣一定会仔细考虑此事,把它稳妥解决!”

赵构敷衍地答应了父皇,他心如明镜,宋金达成停战协议的基础就是李延庆坐镇西北,如果李延庆调离西北,金兵会毫不犹豫撕毁协议杀进陕西路,只有李延庆坐镇陕西路,才能保西北无恙,保河东路无恙。

其实对赵构而言,李延庆是否拥兵自立还真不是问题,自己只要控制住他的财源,他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倒是眼前这个父皇才回来三天就开始插手国事了,这才是真正值得他警惕之事。

赵构走了,赵佶目光却阴沉不定,李延庆之事不过是他的一个发力点,他真正的目的还是想重新登基复位。

要想废掉儿子,首先需要铲除儿子的党羽和支持者,李延庆就是第一个目标,他也是儿子的最大支持者。

但儿子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和自己周旋,不肯听从自己的意见。

赵佶何等老辣,就算儿子敷衍他,他也知道自己该从哪里着手。

赵佶当即写了一份手谕,招来一名心腹侍卫,低声对他道:“辛苦你跑一趟成都,把这份手谕交给曾知府!”

..........

赵构返回御书房,随即令人把临安府尹曹俨找来,不多时,曹俨匆匆赶到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曹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赵构笑眯眯问道:“老爷子身体如何?”

“他身体很好,我们也没想到他居然很适应临安府这边的气候,有些老病居然也有减轻的迹象。”

“这是好事啊!对他好,对你们曹家也好。”

官家这句话意义深刻,曹俨心知肚明,曹家内部实际上早已经不是一条心了,老爷子在,曹家表面上还能维持团结,若老爷子去了,曹家各房恐怕就是各走各的路,各烧各的香了。

“多谢陛下关心,我们也希望他老人家能长命百岁!”

赵构点点头又道:“朕今天找曹爱卿来是有一件事情想商量一下,太上皇不想住在山上,想住在西湖边,看看西湖边上有没有现成的大宅子,风景好,且很幽静的官宅。”

曹俨想了想道:“官宅最大只有五亩宅,超过二十亩的私宅也不到十座,而且都住人了,不管官府在西湖边倒有几块地,如果修建快一点,两个月就能造一座大宅。”

赵构看看时辰,现在还不到中午,他便笑道:“今天正好有时间,朕和你一起去实地看看,选一块好地造宅。”

曹俨吓了一跳,“陛下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