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奔袭(1 / 2)

见孔昆帮着拉了偏架,刘交更加有恃无恐,他冷笑道:“所谓的读书人,不过是嗓门大一点罢了。真正的穷苦读书人,都在寒窗苦读,哪有闲工夫闹事呢?”

刘交的话说的很糙,但道理却不糙。一般的读书人,都指望着参加科举,以改变穷困的命运!

现实中,只有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所谓书香门第,才有闲心给朝廷上眼药。

当然了,真正厉害的书香门第,从来不会自己主动冲在第一线,而把当炮灰的重任留给了门下的穷苦读书人。

读书人的厉害,全在一张嘴和一支笔上面,众口铄金绝不是闹着玩的。

长期学习经史子集,并善于总结政治斗争的规律和经验,这是读书人的强项!

汪真不敢把矛头指向孔昆,只得选择对刘交开炮,他冷笑道:“刘公,你也是读书人出身呢……”意犹未尽的停顿了下来,显得回味无穷。

刘交想获得孔昆的青睐,索性把心一横,冷冷的说:“我是为朝廷效力的读书人,而不是给朝廷添乱的读书人。”

孔昆不由频频点头,他虽然是孔门的子弟,有名的鸿儒,却也是李中易的忠实支持者。

总体而言,李中易力图增加录取寒门子弟的机会,孔昆是赞同的。

想当初,孔昆这个外孔子弟被内孔子弟所歧视的时候,正是家贫如洗的困境时期。

寒门子弟读书难,难在家境不富裕,无法抽出劳动力专心读书,常年不事生产。

当年,孔昆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田间地头的繁重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得甚是辛苦!

正因为当年吃过了大苦头,所以,李中易修改科考制度的大事,孔昆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一直鼎力支持。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当寒门不出贵子的时候,也就是王朝走上穷途末路之时。

最终,孔昆只把刘交留了下来,两个人闭门详谈。

汪真临走的时候,恶狠狠的瞪了刘交一眼,刘交满不在乎的只当作没看见一般。

刘交早就得罪了汪真,只是以为他没有硬靠山而已,以前没有竞争的勇气。

如今,参相孔昆明晃晃的摆出了笼络之意,刘交还不抱紧孔昆的大腿,那才是天子第一号的大傻瓜呢。

孔昆明明看见了汪真露出的怨怼之意,却也只当作是没看见一样,视若未见。

李琼和折从阮,虽然是正副宰相,却因年事已高,恐难久于相位之上。

孔昆和刘金山,尽管还只是参相而已,却是未来内阁正副宰相最有力的人选。

两老带两新,非常符合李中易在过渡时期的任用宰臣的逻辑和哲学。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孔昆算是看明白了,他和刘金山将来会负责不同领域的经济管理。

孔昆的揣测,是很有些道理的。凡是新兴的产业,比如说冶铁、炼钢之类的作坊,都归刘金山主导。而旧经济成分的种田、交纳税赋,都交由孔昆处理。

按照孔昆的估算,新兴的各种作坊,才是李中易最重视的未来财源。只不过,那些新兴的作坊,规模都还很小,暂时无法创造出更多的税赋罢了。

孔昆单独留下刘交,只是表明一个政治姿态罢了,向大家公开宣布,他孔相公力挺刘交。

送走了刘交后不久,王大虎来到了内阁,孔昆得知消息后,急忙从公事厅里出来,走到厅前的阶下,笑脸相迎。

“某家拜见孔相公。”王大虎并非跋扈之人,该有的规矩,在大庭广众之下,他都会丝毫不错。

孔昆赶忙伸手拦住了王大虎,笑眯眯的说:“王公您可是很难请到的贵客呐!”

王大虎执意要行礼,孔昆坚决不让,最终,两人各退了半步,并肩走进了孔昆的公事厅。

撇开孔昆和王大虎之间的交流不提,李中易到了池州之后,便领着一万五千名近卫军,弃舟登岸,悄悄的朝着洪州杀奔而去。

兵贵精而不在多,李中易一向信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早早选拔出来的近卫军将士们,个个都是弓马娴熟之辈。

从池州到洪州,毕竟是长途奔袭,不擅长弓马,还怎么赶路和打仗?

如果是直线从池州到洪州,就要经过四条大河,即:昌江、西安江、乐安江和余水。

然而,李中易早就派人深入南唐的腹地,绘制出了整个江南的水势图。

经过深入的研究,在祁门和新平镇(今景德镇市)之间,有条崎岖的山路,恰好从四条大河之间穿过。

只不过,走这条路去洪州,路途要远大约三百余里地。

李中易既然是想奔袭洪州,带去的人太少了,恐怕不顶用。若是带兵过多,单单是渡过四条大河,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中易亲自挑选了一万五千人,清一色的一人三骑。与此同时,随军的队伍之中,还携带了三十门6磅青铜火炮。

万一,偷袭兵马的行踪让南唐人发现了,携带的6磅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