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盛世求治,乱世求强(1 / 2)

话说至此,李奇的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朝廷、百姓对科考的看重已经形成了一种误导作用,让百姓以为其他学问都是旁门左道,只有治国圣典的儒学方为正道,造就儒学盛极一时,虽然李奇没有直接批评儒学,但是却间接的提出儒学过于霸道了。

这一番话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一大臣就站出来道:“科考的目的乃是为国家寻求治国人才,当然得考治国之道,此何错之有?”

又有一大臣道:“若是照枢密使之言,那天下岂非尽是儒生,我看也不尽然吧,我大宋不管是工业、商业都远胜历代,不知枢密使又作何解释?”

李奇轻轻一笑,道:“二位似乎都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我可没有说科考毁尽其它行业,只是说除仕途以外的行业,都形成了一种被迫行业,但问题是国家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非一种人才,若是一个人就剩下头了,那还有什么用,如今精通四书五经的人士多不胜数,随便在街上都能找到一个,但是由于这种人才的溢满,导致很多人才都被拒之门外,朝廷应该想办法疏导各类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

赵楷道:“那不知枢密使认为应该怎么去疏导?”

李奇笑道:“回皇上的话,若是单个的人,那么一对一教导就行了,但是天下人的话,就需要朝廷的政策去改变这一现象,至于如何疏导,万变不离其宗,是什么促使这一种现象形成的,就应该从何处下手。”

赵楷皱眉道:“你指的是科考?”

“正是。”

秦桧眼中闪过一抹慌张,急忙站出来道:“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呀。科考源自隋朝,兴自我朝,乃我朝立国之根本。满朝文武皆是出自于此,岂能随意更改。若有不当,恐天下大乱,还请皇上三思。”

胡义见秦桧都这么慌张,虽然还没有明白,但是也紧随其后,站了出来道:“皇上,科考乃是为国选才,是非常神圣的。受天下读书人的推崇,可没有哪个朝代用科考来选举工匠、农夫的,若是如此,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科考的威严何在。”

秦桧一边的臣子纷纷站了出来反对。

而郑逸打了哈欠,稍稍往后挪动了两小步,将战场给他们腾出来了,这水已经够浑了,若是他再参一脚进去的话,那可就乱成一锅粥了。他在这朝堂上很少与人争斗,你们争你们的,我反正将这钱管好就行了。

他越是这样。赵楷就越信任他,赵楷就是希望这么一个人来提他管财政,要是这管财政的都参与到政治斗争中,那关系真是错综复杂了,毕竟财政的覆盖面太广了,朝政必将大乱。

李纲突然站出来道:“皇上,微臣有本上奏。”

李奇瞧了眼李纲,暗笑,我还以为你不会出来了。那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秦桧见李纲突然站出来,心中暗叹一声。岂有此理,这厮每到关键时候就屡屡坏我大事。早知如此,当初真不应该提拔他上来,真是一步错,步步皆错。

赵楷如今都头疼不已,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了,简单道:“说。”

李纲道:“枢密使常常提到一种关系,唤作‘供需关系’,这一种关系常常运用在商业中,客人需要什么,商人就供应什么,如果商人供应客人不需要的东西,那这买卖必定亏本。

然而,从科举的意义来看,也是一种供需关系,朝廷需要什么人才通过科举去获取,如果朝廷大开科举之门,需不需要都招收进来,就造成了冗官的现象,这跟商家的囤货现象很是相似,若是货物一直慢慢积累,但是却又卖不出去,那必定血本无归,这其中的痛苦我朝已经有过深刻的体会了。”

赵楷点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科举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社稷,必须得根据国家得需要来招收人才。”

由此可见,李奇带来的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东西,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政治方面,李纲借用经济的供需关系来形容科举也是合情合理。

‘皇上圣明。”

李纲拍了一句马屁,接着道:‘有道是,盛事求治,乱世求强,由此可见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国家的需求同样在变,那还有什么理由,这科考不变,若是科考选取的人才不是朝廷最需要的,而是无关痛痒的,那样才可能导致科考走向衰败。”

秦桧道:‘李院长莫不是指那些从科考脱颖而出的进士都是无关痛痒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李院长同样也是进士出身吧。”

毛舒突然站出来道:‘李院长此话绝非此意,李院长只是说科考不能一层不变,这样对科考本身而言,亦非好事。”

‘我正是此意。‘李纲笑着点点头,道:‘当初枢密使建议成立立法院时,曾也说过,律法当与时俱进,同样的,科考也应该与时俱进,其实治国之道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一味的墨守成规,换来的只是不断的退步,要强,首先得求变,如今我大宋能够在几年间恢复到熙宁年间的强盛,甚至于更强,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变法,然而,所有的制度都在改变,唯独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