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章学问(2 / 3)

概……爱卿不妨说来听听,朕明日招群臣入宫,也好有的放矢。”

“这个……好,依枢密院诸位大人商议,此次用兵,当兵分两路,一路由虎牢,出郑州,进围开封,一路南下,拖住岳东雷等两淮人马,今年战事,当以攻破开封雄城为目的,开封城破,再图南下,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靖全功。”

这样的战略。可以说是非常保守了。

枢密院群臣并没有盲目的乐观,考量到南方水网遍布,气候湿暖,不利北兵久战等等因素,才定下了这么一个方略,只等皇帝陛下点头,再议其他细节。

而所谓的细节,就是选将调兵。粮草支应等等问题。

显然,战争一旦开始,这毕将是一场军人的盛宴,许多人会在此战中脱颖而出,就像江善,还没出兵,就已经占据了主帅的位置。

一旦功成。位列公侯。名传天下,不在话下。

这对于每个将军,其实都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这只是对于大秦而言,而对于东宋,也许会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人物,后人也会听说他们的名字。

但在大秦军旅面前。必定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只会属于胜利者……

这样的机会,对于赵石来说,也很难得。

但他明智的感觉到,这次盛宴中,缺少他的位置,虽然即便他身在京师,也能分上一杯羹。但相较于前方将士,必定有所失色才对。

所以。他在皇帝陛下这里,没有流露出哪怕一点想要领兵军前的意思。因为他明白,就算他说了,也不过是给皇帝陛下出了一个难题而已,顺便给皇帝陛下心里扎上一根刺之外,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不过,他自然也有自己的主意,东边战事顺利的话,也许很快,机会就会出现……

他并不着急,也等得起,只是,希望江善等能不负众望,一战功成,不然的话,他这里可就不会再这么客气了。

皇帝陛下说了不少,也追问了一些细节,赵石也算是有什么说什么,但也没太当真,因为之后诸事,需要群策群力。

当皇帝陛下问到既然两路人马,另外派谁领兵南下的事情的时候,赵石也没客气,直接举荐了自己的大舅哥,枢密副使种燧。

这是当年的承诺在起作用,实际上,大秦将领那么多,选谁领兵,都有理由,种燧最大的优势,只在于他当过殿前司禁军指挥使,至于战功才干什么的,能够被提出来的将领,又有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将才难得?

景兴年间,以及成武初年的一系列战争,大秦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

无疑,这是大秦最珍贵的财富,赵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因为现如今大秦数得上的将领,多数都曾在他麾下效力过,在这一点上,遍数朝廷内外,无人可及。

到了最后,皇帝陛下有了醉意,话也开始多了起来,话题也不再局限于当前即将发生的战事上面了。

皇帝陛下再次问起了国武监的事情,因为从国武监,到各地设立武学,都是赵石一力推动,朝堂上下无人不知,晋国公赵石对国武监异乎寻常的关注,而他至今还担任着长安国武监山长之职,就是明证。

其实,让皇帝陛下有些奇怪的是,赵石上书设立地方武学之后,就没了什么动静,竟然撒手不管了。

即便有母丧在身,以皇帝陛下对赵石的了解,也当不至于此才对,因为交给赵石办的事情,赵石从来都会全力以赴,总要弄出来个眉目才成。

这一点上,皇帝陛下早已看的清清楚楚。

从巩义团练,到羽林左卫,再到创立长安国武监,不算战时诸事,之外出使吐蕃,河洛,以及创立明远司等等,赵石所经手的事情,大多都让人无话可说。

但这一次,好像有了例外。

皇帝陛下早就想问,又怕伤了这位近臣的心,母丧,确实是个强大的理由,而他更怕见到一个意志消沉的赵柱国,因为那会让他非常之难受。

君臣相处至今,在皇帝陛下心目中,赵石赵柱国实与兄弟无异……

而今天,皇帝陛下接着酒劲,终于问了出来,虽然有所委婉,但话中所指,他不信赵石听不出来。

赵石的回答让皇帝陛下有所错愕,却也算了了皇帝陛下的一桩心事。

“臣是个武人,从读书识字的那一天起,对孔孟之言就颇为不喜,虽然觉着其中一些话很有道理,但终归……有些隔阂。”

“可能是没有老师细心教授的缘故吧,微臣眼界渐开之后,却觉战乱频仍,百姓艰难,所谓的治世之学,没有半点用处,既不能让敌人束手,又不能让人衣食饱暖,而大多数人学了,也不过是求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罢了。”

“官位这东西谁都喜欢,但男儿大丈夫,读书习字,只为了当官儿……着实让人扫兴……”

“后来,随着所见所闻越来越多,微臣就觉得,世间的学问多了,何必只论跟人勾心斗角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