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文楼(六)(1 / 3)

老头儿年老皮厚,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说着一些连自己都不信的言语,脸不红心不跳。樂文小說|

“大人明察秋毫,我等心安矣。。。。。。说起来,去岁还多赖朝廷赈济得当,才不使我河洛尽成鬼蜮,今岁朝廷又有新举,我等也多有欢欣,这一地百姓,感朝廷之恩者,不计其数,我等宁不感焉?”

“我王氏一族,世居洛阳,小有名望,朝廷宽宏至此,王氏已别无他念,唯愿附于翼尾,尽我绵薄之力,以报朝廷之恩。”

“便如今日,官府虽治政得力,然去岁祸患四起,地方残破,恢复之日无期,今秋许就依然。。。。。。”

说到这里,老头儿摇了摇头,长长叹了口气,满脸的悲天悯人状。

“我王氏小有积蓄,怎能坐观?所以,无论军粮,还是官府赈济所耗,王氏皆愿助之,不求虚名,只愿河洛百姓安居乐业,为朝廷解忧而已。”

说完这些话,老头儿又是重重一礼。

众人心中不由大骂了一声无耻,而胡烈嘴角也抽动了一下,心中道了一声,奸猾。

这人无耻之处在于,将裸的出卖和投靠,说的是花团锦簇,正义无比。

奸猾之处在于,多为废话,一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无赖模样。

不过不管多腻歪,双簧还得演下去。

胡烈笑道:“好,洛阳王氏到还算明理,今日之语,我都记着,望你好自为之,勿要重蹈覆辙。。。。。。”

老头再施一礼。重新安坐,心也终于安定了下来。

这个风头不好出,之后如何,还要看情势而定,不过这文楼之会嘛,王家已是不用担心什么了。

至于其他人怎么想,只要王氏能够得以保全,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

他这里安心了下来,胡烈却不成。

他再次环视左右,收敛起了笑容。严厉的道:“之前诸位将文楼之会弄的宣宣扬扬,人尽皆知,怎么?如今却又一言不发。做何道理?难道是以为本都尉官微职轻,说话做不得数吗?”

有了洛阳王氏在前,之前各族隐隐间定下的攻守同盟其实已经土崩瓦解。

这么一来,读书人的弱点也一下就冒出来了,都存着乱七八糟的心思,根本不可能同进同退。

再无耻的作为。再无良的言行。也都会在这些读书人身上出现,偏偏。他们还能在儒家教诲中找到相应的理由。

这不,几乎话音未落。便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

“朝廷即有抚民安境之心,又有王公在前,我长水刘氏怎甘人后。。。。。。。。。。”

长水地界偏了些。却又靠近秦境,长水刘氏一族如此迫不及待,也就有情可原了。

自此之后,好像一下打开了闸门,厅堂内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有些人慷慨陈词之间,好像之前许多故事,从来不曾发生过,他们本就是大秦顺民一般。。。。。。。。

不过气氛终于和谐了起来,正想献媚之际,并无一人有何异议。

也不稀奇,这些人皆有家族之累,他们身上担着的,除了虚名之外,还有老幼妻儿,而这里已非后周治下,没什么不杀读书人的祖训。

说几句风凉话容易,但后果实在担当不起。

于是,文人的丑陋嘴脸,也就都露了出来,什么国家社稷,什么文人风骨,也就都抛了个干净。

其实,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文人的局限性所造就出来的文人群体,无分对错,形势使然而已。

危难之际,总有忠烈之士涌现,但实际上,更多的人会选择屈从。

他们所一直讴歌的东西,在大多数时候,却会被多数人完全摒弃,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这个群体的一种悲哀。

不过,话说的再多,也不过是那点东西。

围绕的还是饥民和军粮,胡烈终于听的有些厌烦了,要是这次聚会,只是逼着这些大户人家献出些粮草,那可真就成了笑话。

一旦传出去,名声也很糟糕,对于河洛的长治久安,或有短暂的益处,但从长远看来,会开一个极为不妥的先例。

而对于争霸中原而言,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胡烈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也看不到那么长远。

但他十分清楚,国公的意思是,杀人可以,但绝对不能和乱匪一样,不问因由,大规模的强夺田产屋宅,或者是其他什么。

之前做的已然足够,罪名也有,而如今逼着富户献粮,味道就不对了,即便对方自愿,也是不成。

于是,他连连摆手,咳嗽了几声,让厅堂之内,安静下来。

这才呵呵笑道:“诸位心意,我已明了,但。。。。。。朝廷不缺这点粮草,之所以去岁河洛如此艰难,怕在座诸位也清楚其中关节,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众人竖着耳朵倾听,都怕漏下一个字,初入文楼时的各种心思,这会儿也都放了下来。

人这腰杆一软,再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