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古北(1 / 2)

张锋聚部有着自己的窘境。¥f,

兵力太少,时间紧迫,燕赵长城关隘又多,仓促之间,哪里顾得周全?

所幸,赵石给他的军令,也没强其所难,只让他紧守最近的古北口重地……

实际上,从辽东南下,诸关隘多不胜数。

其中重要的,从动到西,有榆关,松亭关,古北口,野狐关,居庸关等要隘。

张锋聚不可能分兵,所以最终,他决定守古北口。

这不是挑挑拣拣的问题。

榆关不论,在千里之外,想要顾及也顾及不上。

其他诸险要,皆能通联河北,直入腹心之地。

其中,唯有古北,野狐两处,能容大军通行。

蒙古人屡走野狐岭,因为他们都是骑兵,在野狐岭战场,对于骑兵的限制要少的多……

但从野狐岭南下,需要走更远的路,只要他在古北口设兵驻守,那么蒙古人就算想走野狐岭也是不成。

古北在侧后,走野狐岭的话,等蒙古军大军尽出,他便可以从容封死蒙古军退路。

所以,历代以来,北人南下,古北,野狐,松亭必须齐齐在握,才能后顾无忧。

河北李任权部,能支持这么多年,还敢废弃其他关隘,只据守野狐一处,一来是不想自己分兵,让蒙古军有机可趁。

二来呢,也笃定蒙古人就算越过古北等处,也不敢置野狐岭于不顾。

蒙古人来去如风不假,但只要是大军,便有后路,蒙古军也不能免,侧后堪忧,蒙古军断不会率军深入。

所以说,守野狐,还是守古北。都差不多。

而野狐岭适于大军决战,张锋聚兵少,则守古北更为合适。

不过,蒙古援军若走榆关话。对秦军而言,就是有利有弊了。

有利之处在于,走榆关的话,路要远的多,到时。与秦军决于河北之内,那也许将是秋末的事情了,到了那个时候,秦军很可能已经合兵一处,严阵以待。

不利之处在于,那个时候已然是秋末,并不适合秦军作战。

战事一旦到了那个地步,整个河北都将沦为战场。

这不会由秦军的意志而定,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决定了。到了那个时候,两军必然纠缠于河北境内。

蒙古人肯定讨不了好去,但秦军在春天到来之前,很可能拿蒙古人也没太多办法。

实际上,真要是那般,河北必然如当年蜀中一个模样,不管谁负谁胜,河北地界定是一片狼藉。

最后的结果,能够想象的到,木华黎率兵肆虐辽东。蒙古人后路断绝,河北就将是蒙古骑兵的葬身所在。

但河北残破,秦军伤亡也应不小,北上辽东之事。可能生变。

朝中的大臣们,都在惦记着中原战事,当北上秦军顿兵河北,不能及时进兵的话,谁知道朝中那些大人们会怎么说?

大将军赵石不在朝中,皇帝耳根子稍微一软。辽东说不定也就成了安抚草原诸部的赏赐了呢。

这可非是凭空臆想,大将军赵石军功太著,为人所忌惮,也许,朝中很多人愿意在这个时候,给大将军使个绊子,让其功败垂成,留个把柄下来。

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就是说头儿了。

张锋聚不知道大哥自己是怎么想的,这些年书信往来,到也没少谈及河北,辽东诸地。

给他的感觉就是,为了诛除蒙古诸部,河北才是大哥选定的战场。

如果有机会的话,张锋聚觉得,就算蒙古人走的是古北口,大哥在恰当的时候,也会让他主动退兵,放蒙古人入河北。

这个地方,南有黄河,北边有群山阻隔,西边临太行,东接大海,草原骑兵到了这里,便如兽入牢笼,任你再是来去如风,也不可能一有不利,便远飙千里了。

如此雄伟壮阔的谋划,让张锋聚钦佩不已。

但话说回来了,他却不太赞同……汉家故地,已为胡虏肆虐多年,今日大秦兵强马壮,大军云集于此,却还要胡马践踏汉家山河,此为大秦男儿之辱无疑。

若能御敌于长城之外,不使胡马越雷池一步,方显男儿本色。

其实,这也正是很多军中将领和大将军赵石的区别所在。

赵石为了取胜,可以无所不用其极,道德上的约束,对他而言,少之又少。

其他人却有不同,若非万不得已,他们的顾忌便要多的多。

像张锋聚,是赵石结义兄弟,随赵石征战多年,对赵石奉若神明,尚且如此,遑论他人了。

这不是大将争功,自家得失所能完全解释的了的。

所以,张锋聚一到古北口,其实已经打定了主意,蒙古人不来则罢,若来古北口,他便率部死战,让大哥知道,所谓的蒙古诸部,也不过如此。

古北口长城,长有三四十里。

契丹人曾经略微修整过,到了女真人这里,古北口长城差不多便处于废弃状态了,除了驻守在这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