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1 / 2)

ps:感谢书友20180518155635512同学3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汉国的移民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华人,不过因为要考虑到国内男女比例失衡的影响,从1870年爆发于朝鲜北部的“已巳大灾”开始,汉国政府通过设立在朝鲜王国耽罗岛的贸易据点,从平安北道、平安南道等地招收朝鲜女性难民。

1870年往后几年时间,朝鲜和大陆都遭受了非常罕见的大灾荒,农田中颗粒无收的朝鲜灾民们熬不过饥饿之苦,抱着与其饿死,不如求生的愿望,要么接受汉国的要求,把自家女儿和女性亲属交给汉国驻耽罗岛的商队,再由船队运送至汉国本土,要么是冒险进入东北地区,在土匪和清朝官兵的威胁下求生。

朝鲜官员们面对难民逃离本国采取默认态度,因为靠近朝鲜北部,最初很少有朝鲜女性难民愿意移民到数万里之外的汉国,后来,随着东北地区忽然涌现出大批装备洋枪的土匪对朝鲜难民进行针对性的劫掠,生命受到威胁的朝鲜女性难民迫不得已之下选择更安全的求生方式,答应移民到南美洲。

持续数年的朝鲜大旱灾制造出了大量的青壮难民,不过因为大陆地区的难民数量更为庞大,李明远并没有兴趣接收朝鲜男性难民,然后发挥兄弟民族一家亲的精神,花费不小精力将他们同化为汉人或者是允许他们以朝鲜人的身份生活在汉国境内。

朝鲜的移民行动只局限于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的能够生育的女性,从第一批运输朝鲜女性移民的船队启程出发开始算起,汉国在朝鲜进行了二十四批次的移民行动,总共运输了约三万名朝鲜女性。

运输朝鲜女性的行动规模不大,每批次抵达汉国的朝鲜女性数量人数不多,而且随着朝鲜旱灾的逐渐减轻,愿意移民到汉国的朝鲜女性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和规模庞大的华人女性移民相比,朝鲜女性移民的受关注度很低,杨光宗和王二狗等人对于朝鲜移民行动的内容知之甚少,只有曾姓车夫由于有亲戚在船队当水手的原因,得以了解运输朝鲜女性的一些细节。

朝鲜女性出于求生本能选择移民到汉国生活,而日本女性下南洋卖身则是日本政府获取维新改革的一项财源收入。

日本多山地、少良田,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爆发频繁,而因为日本缺少一个像李明远一样的重生者,可以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为日本维新改革带来财富支持,因此,为了获取维新改革所需的资金,日本政府一方面提高税收,以实现国家富强的名义压榨国内百姓的经济价值,一方面鼓励日本女子到海外卖身,用卖身得来的钱支持国家建设。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南洋是列强殖民亚洲的核心地区,大量出洋讨生活的华人经过前期的辛苦劳动,大部分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而在华人下南洋的经济利益刺激下,由商人控制的日本女性迅速涌进南洋,很快成为南洋地区卖身女性的主力,并且利用温婉顺从的日本女性特点从华工手中赚取了不菲的卖身钱。

日本女性大规模涌进南洋时,汉国已经完成了对南洋地区的布局,隶属于国防部的外围情报组织太平会统合了南洋华人势力,在南洋地区,是除了列强势力外,最强大的势力。

太平会麾下不仅有十多万分散在南洋各地的民间武装,而且由于得到汉国本土的支持,太平会手中还有一批数量接近万人的核心武装力量。

近万人的武装民兵每人装备一支汉国本土生产的仿德莱赛步枪和二十枚手榴弹,设立在丛林深处的秘密仓库中,藏有二十万发步枪子弹、一百挺加特林机枪、三十五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及药品、食物罐头、火炮弹药等补给装备。

南洋尤其是加里曼丹岛地区,土著王公、兰芳公司等各种势力混杂,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荷兰人对控制区内的统治力度都极为薄弱。

原本荷兰人依靠土著仆从军管理在加里曼丹岛的殖民地,后来,遭受土著多次屠杀的南洋华工和华商联合起来向太平会汇报,请求太平会为被残杀的华人同胞报仇。

于是依托七八百万南洋华人,已经发展壮大的太平会各分部在主事人梁兴的命令下,发动了对土著部落的报复性攻击。

古晋、泗务、坤甸、三马林达、山打根……加里曼丹岛上面的二十个华人土著混居地区的土著部落,遭受到华人武装势力的强力打击,三千多名土著在冲突中丧生,十一名土王被华人势力报复性的杀死,他们的头颅被砍下来挂在路边威慑土著部落。

在没有动用库存武器的情况下,太平会下属的各分布用自制的弓箭、打制的长刀、红缨枪等冷兵器给了南洋土著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团结起来的华人也引起了荷兰人的重视,他们在评估镇压华人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后,放弃了再次挑拨土著屠杀华人的策略,而是在一些方面减轻了对华人的压迫和剥削,以图维持殖民地的稳定。

太平会主导的报复土著行动展示了南洋华人的实力,在日本商人打算派遣日本女性进入南洋地区时,首先找到南洋地区太平会各个下属分部的主事人商议,最后经过协商后,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