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王,建国,大封群臣!孤要起倾国之兵北伐,收复中原!
称王,建国,大封群臣!孤要起倾国之兵北伐,收复中原!
萧方笑了。
关羽,张飞众人,尽皆也如释重负,长松了一口气。
大殿之内,瞬间一片欢腾,众人无不是欢欣鼓舞。
这份欢欣中,自然以公心为主。
看着自家主公答应进位为王,身为臣下,自然是由衷为之欣慰。
而主公建国称王,就有了在王国之内,封官许爵的权力。
身为臣下,自己的官职爵位,亦能随之水涨船高,众人焉能不为之欣喜。
总之老刘称王,乃是双赢之事,大家伙自然是欢欣鼓舞。
“若方所料不错的话,天子这道衣带诏,必是瞒着曹操不得已而为之,曹操必不知晓。”
“孔少府若是回长安,曹操盛怒之下,只怕定会对孔少府下杀手。”
“方以为,孔少府也别回长安了,就留在寿春辅佐主公吧。”
萧方出于善意,想要挽留住孔融。
一方面是出于为孔融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孔融乃圣人之后,又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他留下来也能算得上是为老刘撑牌面。
孔融一听,却正色道:
“我既是奉天子之命出使,纵然自知回长安难逃曹操毒手,我亦当回长安向天子复命。”
萧方眉头微皱,便劝慰道:“孔少府对天子的忠,自然是世人皆知,即使你不回长安,大家也都知道。”
“明知回长安是必死之局,却还要回去送死,那就是迂腐了。”
“孔少府若真忠于天子,忠于大汉,就该保得有用之身,留下来辅佐主公,用实际行动来匡扶大汉,而非执着于舍身取义的虚名。”
萧方三言两语间,将孔融竟问到无言反驳。
刘备亦重重点头,神色决然道:“文举兄你是为了送这道天子封我为王的密诏,才冒险前来寿春,若因此令你为曹操所害,备还有何颜面称这个王?”
“文举兄若执意要回长安,那就请文举兄将这道衣带诏一并带回便是,这楚王备不称也罢。”
刘备顾念着孔融生死安危,只能以拒绝进位为王相“要胁”,阻止孔融回长安送死。
话说到这份上,孔融自然没理由再执着回长安。
略一沉吟后,只得苦笑一声,拱手道:“既然如此,那融就留下来,辅佐玄德公成就匡扶汉室的大业便是。”
刘备这才松了口气,便是哈哈一笑,当即下令设宴,盛情招待孔融。
“玄德公,若融猜测不错,这位莫非就是传闻中,那位神机妙算的萧景略?”
正事做完,孔融这才好奇的询问起了刘备。
刘备笑着点点头,一指萧方:“不错,这便是萧方萧景略,备能有今日之势,全靠着景略一手托扶。”
“若无景略,焉有今日的刘备!”
当着孔融的面,老刘是毫不掩饰对萧方的感激信任。
萧方自然是懂人情事故,当然要谦辞一番,把功劳推还给老刘的神武雄略,众谋臣武将的出谋献计,舍身忘死。
孔融上下打量萧方一番,神色再次郑重起来,拱手一揖:“融早闻萧军师谋圣之名,今日终于能一睹风睬,当真是三生有幸。”
“玄德公能得萧军师这等神人辅佐,真是玄德公之福,我大汉之幸也!”
萧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付之一笑。
酒宴在欢悦的气氛下进行,刘备进位为王之事,就此敲定。
…
十日之后,入秋时分。
寿春城之南,一座祭天高台拔地而起。
大司马大将军刘备,率文武百官,于高台上祭拜天地祖宗,正式宣布奉天子明诏,建立楚国,进位为楚王。
正夫人苏氏,立为楚王后。
嫡长子刘谌,立为楚王世子。
军师萧方,拜为楚国相,统领楚国文武百官。
武将之首关羽,拜为前将军,依旧为武将之首。
张飞升为右将军,张绣升为左将军,黄忠升为后将军。
四员大将,依资历与功劳,分任四方将军。
其余徐盛,文聘,魏延,甘宁,陈到,许褚,关平,刘辟,太史慈,凌操,张辽,蒋钦,高顺等等,同样各按功劳与资历,逐次升官拜爵。
一众文臣,如糜竺,孙乾,简雍,诸葛亮,陆逊,鲁肃,庞统,陈登等等,也皆依功劳资历封官许爵。
而小舅子诸葛亮,如今已从当年的青涩少年,成长到了今日可独挑大梁的卧龙境界。
刘备举贤不避亲,任命诸葛亮为尚书令,成为了楚国文官之中,仅次于萧方这个国相的第二号人物。
进位为王的诏文,由寿春而发,传往了荆扬徐三州诸郡。
密布于寿春的细作,也将刘备称王的消息,迅速的送往了北方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