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于瀛洲朝鲜和中原之间的商船停靠,使得这里的航海业异常发达,加上琅琊造船厂和海事学院的陆续筹备扩张,如今整个琅琊至崂山地段到处都可以看到在海面上训练和停靠的大海船,甚至有时候还能看见海事学院的海船在大海上来去如风,偶尔还能听见神威火炮开炮训练的声音。
如今的琅琊千帆云集舟船不断,车水马龙一般将以往平静蔚蓝的大海渲染的异常热闹。
因为琅琊海港担负着瀛洲和朝鲜的开发重担,在全国所有海港之中地位最为重要,建设工程也最为紧迫,这三年之中,琅琊造船厂一扩再扩,已经由当初的一个最大只能造二十丈平底楼船的造船厂扩建成了一个可以建造四十丈七帆巨舰的超级船舶制造厂,船坞大小和规模也不断增加,目前建造一艘四十丈大船的体量远远超过当初始皇帝要求打造的十艘二十丈楼船规模,工艺和质量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复杂程度被科学院和工部官员誉为人间之最。
眼下的琅琊海港完全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造船厂每过两个月差不多就有一批海船下水,然后被投入到海事学院或者民间航海船员水手的训练当中,这些船有些是私人定制的,是那些抢着去瀛洲朝鲜探险发财的豪绅商贾的私人商船,还有些是清河侯巨资订购的,光清河侯一个人就足足投入七千万钱要打造百余艘海船筹备船舶租赁公司,如今这些船才打造了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订单都排到两三年之后去了。
随着海船的大量下水,随着瀛洲朝鲜的开发越来越火热,来往于东海和琅琊之间的海船也越来越多,因此琅琊沿岸的码头根本就不够用,许多船主只能联合起来自己筹钱修建一些简易的码头用来上货卸货,不然就要在琅琊海港等待数日甚至半个月才能靠岸。
琅琊日趋增大的海运让琅琊官员激动兴奋的同时也压力巨大,海港管理方和筹备的海关衙门等也都每天急得冒火,因为这些船乱七八糟的沿着海岸到处停靠根本就不好管理,一群官员来去奔波累的像狗一样,但又不得不保持目前这种局面,因为码头不够用,不能不让这些已经注册登记的商船靠岸,只有将海港尽快建设完成,才能拆除那些民间搭建的临时码头,这样才便于管理。
因此在各方不断上奏请求之后,朝廷谕令还未完成图书馆建设的工学院副院长胡宽带着一个最专业的队伍来琅琊坐镇指挥这个海港工程。
胡宽来之后,混乱的工程建设的确大有改观,海港码头都在有条不紊的加速推进,但在胡宽看来这还不够,因为清河侯很快就要来琅琊了视察了,这将是他们展现自己能力和风采的最好时机。
皇帝来视察还可以忽悠一下,但清河侯忽悠不了。
按照工程设计进度,两年时间完成琅琊海港一期工程建设,二十个码头必须全部投入使用,但如今四个月过去了,一个码头都还没有竣工,虽然是同步开工建设,但毕竟有先有后,这是工程规划的要求,也是眼下现实的压力。
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两年怕是完不成任务了,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就是琅琊同时开工的项目太多了,造船厂扩建、修理厂、海事学院、海港码头仓库以及海关各署衙联合办公大楼等等,这里和别处都不一样,每个项目都是迫切需要完成投入使用的,而别处的海港眼下连一艘船都没有,可以一个一个慢慢去弄。
“报,东南方有大船出现,好像是侯爷的船队!”
码头上一个官员气喘吁吁的跑掉帽子冲进工程指挥部大吼。
“这么快~”胡宽和一群官员匠吏都愣住了。
“走,快去看看,按照时间推测,侯爷至少要到九月底才能到琅琊……”另一个身穿五品官袍的官员带头往门外走去。
不久之后,一群人浩浩荡荡来到海边一座在建的码头上,这里高出海岸三丈有余,即便是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高大的白帆和上面一个巨大的秦字,的确就是八月南下去接清河侯的船队。
“咦,不对啊,怎么只有三艘船回来?”五品官员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观看一番满脸奇怪的嘀咕。
“某看看!”胡宽接过望远镜细看一下,果然海面上只看到三艘呈品字形迎风破浪而来的大海船。
“没有看到那艘旗舰,想来侯爷还没回来!”胡宽微微松了一口气。
“胡院长说的在理,但工程还是要加紧督促,回去吧!”一看不是清河侯到到达,一群人瞬间失去了兴趣,风风火火的再次回指挥部商讨如何加快码头建设的细节。
“报~~”一个身穿皮甲的兵卒策马疾驰进入海港工地直奔指挥部门口下马高呼。
“又是啥事?”一群官吏很不耐烦的一起抬头。
“鲁大人,宋管事请您速速回海关衙门,北雁商行十多艘商船已经到达海港附近,听其报备此次运送回来两万余斤白银和两万余斤硫磺,还有一些香料珍宝等瀛洲物产,等待报关处置……”
“咦,哈哈,发财也,速速回去!”身穿五品官服的官员转身就往外走。
“鲁检令,您的帽子~”一个官员在后面大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