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阶级矛盾(3 / 3)

小说:帝国吃相小说 作者:牧尘客

,以后市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省沿黄河流域为中心构建了大周王廷的核心区域,光是河南境内就先后有数十个诸侯国存在,其中侯爵级别的封国就有管国、蔡国、陈国,杞国等,至于低于侯爵的封国密密麻麻,几乎后市的河南每个县都有一个王国或者诸侯国存在。

因此历经八百年大周之后,到如今大秦之时,姓氏在中原地区已经非常普遍,普通平民有名有姓也已经很正常,只不过因为没文化不识字,所以起名字都很简单随意,生下来看见什么就取什么,或者干脆长到成年入籍的时候记录的官吏随便写一个发个身份牌就定了,至于贫家女子,一般都没名字。

因此秦朝时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秦朝人大多没姓没氏。

特别是河南这种四战之地的中原核心区域,河南自古就是中原的代称,古称中州,从夏朝开始,王都就先后定于阳城(郑州)、斟鄩(洛阳)、商丘、帝丘(濮阳)等地,到了商朝,王朝先后定都于亳(商丘)、嚣(郑州)、殷(安阳殷墟)、朝歌(鹤壁)等地,到了周朝,东周再次定都于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宋、陈、卫、管、郑、许、应、蔡、魏、韩等主要诸侯国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不光如此,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不光商汤诞生于商丘,先秦七子中的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都是出自河南,而战国时期的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和当今大秦左相李斯,也具都是河南人,因此河南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重中之重,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核心的区域。

历经夏商周三朝两千多年的文化交融发展,加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区域的诸侯国不断的打来打去,于战乱之中人口逃避迁徙慢慢融合,有名有姓者在河南之地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有族谱追溯,说不定家家都是王侯贵族的后代,户户皆都有头有脸的祖先。

当然大秦时期没姓没氏的情况也不少,但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最为繁华的区域并不在列,远不是南蛮北胡,东夷西狄等偏远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

就比如战国时期曾经最为强大的楚国,当初分封时也不过是子爵封地,国主鬻熊,芈姓,只不过是周武王的老师,有勤劳于王家,因此被分封在荆蛮之地,从荆蛮这个称呼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湖北荆州一带还被称作蛮荒,大周王廷看不上,用来分封给爵位不算太高功劳不算太大的功臣以做奖赏,只不过这姓芈的比较争气,硬生生在南蛮之地怼出来一个战国霸主,为中国开辟出来一大块领土,并且也为后世留下来大量的文明遗产,比如曾侯乙墓,比如睡虎地秦简,比如清华简等,这些东西都成为了后世了解秦朝以前中国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载体。

但随着春秋战国不断的战争融合吞并之后,到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当初周王分封的数百个诸侯国也都烟消云散,所有王孙贵族能够缅怀和回味的,也只有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姓氏。

国破山河在,明月照今人。

除开嬴姓赵氏和大秦王公贵族以外,百国王孙贵族也变成了普通庶民,再无高低贵贱之分,而百姓也渐渐成为了普通人的代称。

即便是如此,早期沦落的贵族和如今六国遗留下来的贵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照样瞧不起,所以就有前面江楚月瞧不起陈旭,眼下又有一个公孙衍的后人瞧不起他,甚至是水轻柔第一次看到陈旭的时候,也是那般。

这和人的性格和品质无关,完全是因为贵族的血统和阶级地位带来的天然的不平等,是属于骨子里面遗传下来的一种贵族的骄傲在作祟。

无论是是江楚月还是公孙北雁,都不是官场之人,甚至还算不上成年人,从心智上来说,也还不完全成熟,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心思和念头,就像后世不能指望初中生高中生来治理国家一样,她们的心中没有任何太多的平等概念,从小接触的都是贵族,而追随在身边的仆人和家奴也都身份极低,动辄呼喝打骂,她们的礼貌或许只对于拥有共同身份的人才有,因此在普通百姓看来,便是这种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样子,其实这才是她们本来的面目。

一言以蔽之,穷富自古对你,官民自古对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阶级,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阶级矛盾。

而这种阶级矛盾,两千年后物质文化极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一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

www.。m.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