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是不甘罢了。”
李世民恢复了平静,看这宫廷之外的晴空,二月里的天,很是讨人喜欢,“纵横天下数十载,止此一人不得降服……如何甘心……”
隋末以来,李皇帝打通了游戏,各种副本刷了个遍,什么精英怪都被打死,独独一开始以为是新手村的菜鸡……他妈的全程没剁死。
强迫症不能忍,松鼠症还是不能忍。
憋屈啊。
“须拿得起放得下……后世传唱贞观,唯二郎一人,其余种种,不过是绿叶之于红花,岂可相提并论?”
道理是这个道理,哪怕大唐亡了,人们追溯贞观朝的风华,只会感慨贞观大帝文治武功旷古烁今。至于那些个名臣良将,大概也只有在传奇小说中,被人传唱,而传唱的原因,大抵也是因为得遇明君。
“罢了。”
李世民摆摆手,然后问道,“汉安铁路诸事,可有议论?”
画圈圈诅咒某条江南土狗死全家是一回事,但江南土狗折腾出来的物事,那是真香……真的香啊。
“诸部筹措专款,专用铁路专科学堂。如今遴选人才,旧年陈法,着实缓慢。楚地少年不通四书五经,却极善实务,此消彼长……不是长久之计。”
实际上京城的有识之士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凡是武汉来的人才,对于经典,往往就只能念叨几句“经典”,什么“子曰:有朋自远方来”这种,再要强求其它,就是有些强人所难。
早先还有人嘲讽,但上手业务之后,就立刻发现了差距,这种观感上的错位感,很是挫伤了大量京城少年,排挤、孤立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
但现实需要客观存在,再如何排挤、孤立,官僚处理业务,终究还是需要“高效率”的人才,于是“劣币驱逐良币”,武汉那些个仿佛速成班流水线折腾出来的“人才”,在贞观二十四年的时候,几乎遍布京城各行各业。
“中国不可轻变,跟着武汉走吧。”
李皇帝所谓“不可轻变”,其实说的是制度。真要是改制成武汉那个鬼样子,阻力之大不可想象,不知道多少勋贵要“变节”,再来几个玄武门,怕是也够了。
整个贞观朝在集权的过程中,真正发生革命性制度变化的领域,只有一个教育领域。
而发动或者说引领这场变革的人,就是那个在常人眼中是个老顽固的孔颖达。
“孔冲远的封赏,比照房杜吧,之前那个,还是薄了些。”
“嗯,此事我再寻马周前来商议。”
长孙皇后见丈夫恢复了理智,终于偷偷地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外朝就有人在传说一个事情,说是二圣还要加封孔祭酒,至于封赏到什么程度,只听说会升格爵位。
与此同时,管理档单的人跟人吃酒,无意中说起宫中找人询问了刘文静之家,旋即便有人揣测,很有可能刘文静的那个鲁国公头衔,要落在孔颖达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