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弄了个培养新人导演的计划,要把他们带去华夏拍电影。如果计划成功的话,这是不是意味着明年或者后年,就会有十几部英语电影在华夏相继上映?”艾琳虽然还记得有关章耀辉的问题,但她善解人意地没有为难韩觉。她问了个现场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问题。
韩觉回答:“最后能有几部上映,其实还不好说。这和质量无关,因为我到时候会作为监制把关质量,上映不是问题。最终能有几部上映,还得看有多少人在见过了华夏影视圈的真实面貌后,还选择留在那里。”
“这话怎么说?”艾琳其实有点猜到了原因,但她替观众问了出来。
“因为注定要遭遇更多的困难。”韩觉说:“拍电影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但外国人去拍电影,更要经历地缘性地排外、刻板印象造成的敌视和轻视、国力带来的优越、非我族类的文化隔阂……这些电影之外乱七八糟的事。我们【火种】虽然会提供庇护和保护,并且保证自家的公司里不会出现以上欺凌和不公,但我们公司是特殊的。如果美裔人士要在华夏的影视圈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得直面那些现象并与之对抗。”
韩觉这段话不可谓不坦诚。
录影棚里静悄悄的。好在大家尽管咬牙切齿,却没有一个人会恨屋及乌怨到韩觉头上。
把这种【大家都懂的】的东西拿到台面上公开来说,艾琳有些担心韩觉会被有心人利用,于是赶在韩觉更详尽地描述房间里的大象之前,她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你对年轻导演有什么建议?”
问完之后,为了使气氛摆脱上一分钟的沉重,她补充:“我记得你之前在华夏的访谈节目里,也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你当时给出的建议是,让他们不要听任何人的建议。说实话,这个回答实在没什么诚意,你今天可不能再这么说了。”
韩觉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水,说:“我只是觉得给一些泛泛的建议既不有效,而且还很危险。因为当你说一句话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这句话是对所有导演适用,还是只对你自己适用。”
艾琳点头。
韩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拍】电影的那一套。帮助新人导演的最好办法,就是挑他的作品来细致地分析和批评,如果必要,还可以争论——两个人中间总得有一个可以学到点什么。这样当着屏幕隔空给出的所谓建议,只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式的万金油。”
“所以你那个【火苗】计划,就是一个一个点评过去吗?”话题被艾琳带回到了【火苗】。
“对。”韩觉点头。
“这个计划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
“昨天刚结束最后一轮。”
“最后一轮?参加的有多少人?”
“三十一个。本来是三十二个,但有一个中途退出了,所以是三十一个。”
“你每个都给他们点评过去,不管是晋级的还是没晋级的?”
“当然。”韩觉平静道:“【火苗】计划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比较谁更厉害——毕竟我们也算不上什么权威——而是为了找出符合我们公司培养方向的导演。可塑性、思维方式、是这些。其他没有被选上,并不是说能力不行,其实还是很可以的,他们留在美利坚,也有机会从我们的分公司拿到投资然后拍电影。”
“三十一个,最后挑走十六个,”艾琳盯着韩觉问:“里面有几个女导演?”
韩觉说:“八个男导演,八个女导演。”
听到男女导演人数是平均的,艾琳惊讶道:“是凑巧吗?还是……”
韩觉摇头:“从一开始就决定八个男导演,八个女导演,一共十六人。”
艾琳笑容灿烂地鼓起了掌:“干得好!”
韩觉知道艾琳在为什么而欢欣。
最初公布男女名额分别为八个人的时候,美利坚当地官府就有过建议,希望增加男性导演的比例,或者不定名额,谁挤进前十六全凭本事,因为“男女导演人数比例悬殊”。
而韩觉和夏原听到这个人数比例悬殊的原因,一致认定,女性导演的名额必须是八个,和男导演名额数一样,不能多,也不能少。因为电影需要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声音。
艾琳问:“这些新人情况如何?都是导演科班出身的吗?”
韩觉回答:“不全是。比如有些人之前是当编剧或演员的,这类跨界就跨得比较近;另外也有之前是货车司机和录影带出租店店员的,这类就跨得比较远。但没关系,都挺好,文凭和教育背景没法限制电影,我自己就是跨界导演,所以我不排斥任何人对执导电影产生兴趣。”
电影被称为现代艺术的最高殿堂,确实收获了一种相当诡异的声誉。每年涌入大量的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想拍电影,他们只是想进入电影圈。这其实完全是两码事。
“对电影的热爱,才是界定电影人的重要标志。”韩觉这样说着,想起了前天【火苗】最后一轮结束后,被十六个新人导演簇拥着拍照的贾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