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多,最多也就配备到连排级,在大扩军的背景下,作为老兵的艾德勒直接为了班长。
这还不算啥,第一次参加战斗,艾德勒所在的连队就损失惨重,直属领导排长、副排长要么见了上帝,要么进了医院。
在战斗结束前,艾德勒就已经是代理排长了。和提拔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所在的排中比他军衔高的都离开了战场,按照奥地利军队的规矩就轮到他指挥了。
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代理变成实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接下来又立下了几次战功,艾德勒在迷迷糊糊中就成为了连长。
没有桀骜不驯,没有打出惊人战绩,普普通通的青年军官艾德勒,在这里气运就耗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更高一层的军官不仅需求量大减,并且已经不需要带部队冲锋了,无论是阵亡、还是负伤的概率都大减。
坑位少了,要求也就高了。和平年代,立下战功的人少,自然是有战功就能上位,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培养。
现在不行了,有战功的遍地都是。除非战功惊人,可以破格提拔外,要不然专业知识考核是少不了的。
毕竟指挥的部队越多,对军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除了少数天才外,大多数人都要经过后天培养,才能够胜任。
全面反攻已经开始,眼瞅着战争就要结束了,战后就是大裁军,基层军官培训班自然不存在了。
总不能刚组织军官培训,课业还没完成,就给他们发退伍通知书吧!
毕竟不是真的主角,类似的模板奥地利军中还有一堆。
甭管发生的概率有多低,一旦数量放大了过后,就不再是少数。可以说每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活下来的,都是一个传奇。
回头一看,确定了死者身份,艾德勒上尉怒骂道:“都给我把头埋低点儿,不要学习科尔那个蠢货!”
伤心?或许有吧,不过经历的多了,神经也就麻木了。或许是为了避免在这种时候伤心难过,艾德勒上尉刻意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距离。
不待艾德勒把话说完,法军的子弹再次喷涌了出来。加特林虽然没有马克沁好用,可是安装在要塞堡垒中,仍然是一大利器。
有科尔的前车之鉴,加上子弹的呼啸声不断在大家耳边响起,众人纷纷把头尽可能的埋低。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艾德勒右手边的两名士兵被炸的四分五裂,半个脑袋直接落到了艾德勒前方触手可及的地方。
摇晃了一下脑袋,好不容易从轰炸声中醒了过来,就看到前方的血肉模糊的战友脑袋,艾德勒差点儿吐了出来。
强忍着恶心不适,艾德勒当即下令道:“前方敌人埋了地雷,我们没带排雷工具,先撤回去再说。”
毫无疑问,这次试探性进攻失败了。别说没有带排雷工具,就算是工具准备的再充分,也架不住敌人的火力猛啊!
这是奥军自己开的头,法国人只是在跟着学样。虽然马克沁机枪来不及仿造,但加特林也能拿来凑数。
敌人准备的这么充分,再拿人命往上填就非常不智了,奥地利军方可不推崇这种生搬硬套的血勇,一味追求胜利无视士兵生命,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试探性进攻失败,摩尔克斯没有感到失落。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通过白天的试探,奥军已经搞清楚了法国人的外部火力部署,为接下来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联军指挥部中,摩尔克斯上将问道:“意大利军团组建的情况怎么样了?”
解放意大利的战争,怎么能够缺少意大利人参与呢?这个时候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就打着独立组织的旗号招兵买马。
为了充分尊重意大利民众的感情,这些部队都是以地域进行划分的。比如说: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卢卡民族独立军,摩德纳民族独立军,帕尔马民族独立军,托斯卡纳民族独立军,教皇国民族独立军,两西西里王国民族独立军……
甭管规模有多大,反正每一个意大利邦国,都有一个民族独立军,兼顾了所有人面子。
至于意大利独立组织愿不愿意接受,这已经不重要了。接受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不接受,摩尔克斯也不介意直接任命指挥官。
反正投奔过来的意大利贵族一大堆,总能够找到愿意配合的。一盘散沙的意大利独立组织,也就在民间的名头响,在贵族中可没有多少号召力。
为了复国,就连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个老大,都选择了妥协,何况是下面的小卒子。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回答道:“截止到目前为止,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已经有二十万人,教皇国独立军有八万人,其他几个独立军都还是一个空架子,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人。
想要组建起来,还要等我们占领这些地区才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半是指望不上了。”
战争进行到现在,奥军在南线主要取得的战果都在教皇国和撒丁王国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