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有人心向苏丹政府,替守军运送物资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这种偷偷摸摸的运送,每天能够送多少?
对城内的十几万人来说,这些东西完全是杯水车薪。况且,城外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保卫圣地的热心教众,这些人也是需要吃饭的。
费斯拉夫大概明白了维也纳政府的意思,上面根本就不急着收复耶路撒冷。总参谋部还下令耶路撒冷未收复前,不得孤军深入,就差明说让他拖延时间慢慢打。
这种情况下,当咸鱼就好。战争要为政治服务,既然政治上需要拖延时间,那么就让战争持续下去好了。
要不然的话,现在他早就命令部队越过耶路撒冷,向约旦地区进军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部队大都集中在耶路撒冷,根本挡不住奥地利军队的兵锋。
因为记者的关系,就连奥斯曼帝国地方上的势力,费斯拉夫中将都没有动手清理。
明知道有人通敌,费斯拉夫都懒得派人去查。不是他消极怠工,而是根本就没必要浪费精力。
为了防止圣地沙漠化,维也纳政府已经派出了地质、水文专家,对中东地区的水土、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全程还有记者跟随记录。
目前收集到的资料非常不乐观,中东地区土地开垦过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严重,当地土地有必要进行全面休耕。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中东地区需要进行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休耕,才能够恢复当地的生态。
这个问题已经在欧洲大陆闹得沸沸扬扬,大家纷纷谴责奥斯曼人贪婪无度,不计后果的对大自然进行索取。
如果不出意外,战后的奥属中东就会实施长达二十年的土地休耕计划。二十年不得耕种,不得发展畜牧业,当地人肯定要离开。
按照之前的惯例,这些人肯定是要遣返奥斯曼人回国。听起来似乎很不错,都可以平安回国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苏丹政府有能力安置这么多人么?
尤其是对当地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土地、财产全部都是归零了,需要一切从头开始。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奥斯曼帝国阶级早已固化,想要分蛋糕在不断增加,蛋糕却在不断的缩水,未来的苏丹政府肯定很热闹。
现在能够拿出钱粮支持耶路撒冷守军的,不要想也是当地的豪门贵族,战后遣返都沦为了破产的破落户。
这个心里落差,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就算是内心强大,接受了现实,这些家伙那也是苏丹政府的麻烦。既然如此,费斯拉夫何必要脏手呢?
……
记者专属营地内,战地记者布拉德报怨道:“这该死的鬼天气,简直是要热死人。要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过来了。”
布拉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几乎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次是接受伦敦日报的委托,他才过来的。
当然,想来耶路撒冷朝圣也是一方面因素。然而计划没有变化,一路势如破竹的奥地利军队在耶路撒冷城外止步了。
停下来的原因是:战场上枪炮无眼,担心给打坏了圣地。
这个解释令人抓狂,但又是政治正确。耶路撒冷的独特宗教地位,虔诚的信徒自然不能在这里放开手脚开打。
中东地区的气温那是一个高,普通人根本就受不了。最近一段时间,奥地利军队非战斗减员,都超过了两位数。
士兵们撑不住,随军的记者也好不到哪里去。奥地利军队可不养大爷,自然不可能专门制造冰块给他们降温。
同住一顶帐篷的搭档亨利开玩笑道:“现在离开也还来得及,奥地利每周都有运送物资的补给船过来,他们不会介意多带你一个人。”
布拉德脸色大变,战地报道半途而废可是非常丢脸的,这关系到他的职业操守。
“滚!老子可不是临阵退缩的人,你休想独享报道这次战争的荣耀。这可是收复圣地,机会就这么一次,错过了我非得后悔终身。”
战地记者也是要看履历的,参与报道过的大战越多,报道的新闻越有价值,在行业内的地位就越高。收复耶路撒冷这种特殊的战争,自然倍受重视。
当然了,如果不是收复圣地,也不会出现数百名战地记者云集,他们也不至于需要两个人挤在一顶帐篷内。
比如说:奥地利军队进攻科威特,除了国内的报社派出了记者外,欧洲各大报社都懒得派人去了。
这类不重要的新闻,拿着奥地利官方公布的消息,或者是奥地利报纸刊登的消息,抄一抄修改一下换个视角,在报纸国际版块上随便一提就行了。
只有耶路撒冷这种全民关注的战役,才值得派人过来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大书特书。
人多和人少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只有一两个战地记者,估计军队还会热情接待。一下子跑来了几百名战地记者,换谁也会嫌弃。
现在奥地利军队的一举一动,都被这帮记者盯得死死的。如果不是顾及影响,费